本报讯(记者 杨晓宁)近来,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小凡感到迷惘,上班半年后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看到一些校友频频更换工作,她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都遇到小凡这种现象。有关专家说,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没做好,大学生应该尽早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绘出“蓝图”。
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询问求职大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目前高校中有70%的大学生没有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少明确的认识,真正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不到10%。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省内高校大都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给大四毕业生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或是求职技巧等内容的讲座,进行临时性指导。一些大学新生甚至对读完大学后做什么还不很清楚,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缺少目的性,基本没有确定毕业以后的职业方向。省人才大市场负责人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很“现实”,哪里出的价格高且工作轻松就到哪里工作,很多人还经常换工作,不少人到30多岁还频繁更换工作,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
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对今后的每一步做出计划,而是从观念上清醒认识现实,然后从行动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学生要从一年级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之前必须有所认识的。毕业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确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技能、经历等评估,再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应该具体到某个年龄段做什么以及某个时间段达到什么目标。实施时要根据目标和进程不断校正计划,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按计划进展。有关专家建议,学校和社会应认真指导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减少新生学习中存在的盲目性,改变大学生毕业前“临时抱佛脚”的就业观念。大学生也要关注自己专业的市场走向,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