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师教育论坛透露,为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教师教育正处于由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重要转型期,这意味着将实现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的一体化。”这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今天举行的“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顾明远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中国教师教育的未来趋势。他认为,将来的教师培养将不仅在师范院校,而且所有大学只要具备了条件都可以培养教师。这种由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转变的过程是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教师在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需求;教师的职业在社会上也已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师范院校扩大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师范生从免收学费、包分配到与非师范生同等待遇。因此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变并不是形式的转变,其实质是重在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
会议指出,为了实现全球初等教育普及化以及联合国2015年的千年发展目标,全世界目前还需要培养大约1500万到3500万合格教师。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近千万教师,他们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我国教师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必须进行改革。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教师教育不应该边缘化,也不能边缘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推进教师教育从满足数量要求向全面提高教师质量转变;从一次性终结式的教育向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转变;从职前职后培训相分离向培养培训一体化转变;从单纯重视职前培养向重点支持和强化职后培训转变;从相对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多元转变;从直接管理、学校管理向间接管理、事业管理转变,实现教师教育战略性转变和新的发展。
论坛主办方告诉记者,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据悉,为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毕业生培训和相关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教师教育教席”,由校长王建磐主持。为此,华东师大专门成立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以促进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教学、培训和信息交流,加快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主办的“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为期三天,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20多个国家的教师教育决策机构的专家代表将围绕“如何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创新教师教育方法”的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