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恐龙”、“酱紫”等网络语言,被初三女生丽丽(化名)大量用在日记中。她前日告诉记者,自己一本日记里约90%的篇章中都用了类似的网络语言。但其父母对此事的态度截然相反。
就读于武汉六中的丽丽说,自己上网聊天经常用到“偶”(我)、“酱紫”(这样子)等“网语”表达汉语意思。受网聊影响,平时和父母、同学说话也会说些“网语”,并在写日记时使用,因为“很有意思”。
丽丽给记者提供了今年4月18日的日记,其中写道:“今天上街,看见一只恐龙(女生)和一个PPDD(漂亮弟弟)并排走。我靠(形容厌恶的感觉)!这484(是不是)所谓的很搭配呀?很COOL(酷)哦!害偶(我)跟了他们4条街,累死偶鸟(累死我了)!”记者统计发现,49个字中有14个字用的是“网语”。
丽丽的父亲对此表示“并不限制”,因为“网语”是时代的产物,对孩子来说“很时髦”,而追求时尚是孩子的天性,不应过分压制。
母亲的态度却较为保守,“一般不让用,如果用了就一定要问清意思。”其母表示,由于不了解网语表达的意思,自己无法分辨其内容好坏,不利于规范女儿言行,所以并不赞同。
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学生和家长发现,不少学生热捧网络语言,平时交谈、写信、写日记时多有使用。汉口北湖小学六年级的娜娜(化名)说,自己已掌握了不少网络语言,如“挖卡卡”表示笑声,“jjyy”表示“叽叽歪歪”等。她介绍,班上29名男生和约十几名上网的女生交谈时都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挺有意思的”。编后:
“PK”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是“超级女声”这场选秀活动,这个网络语言仍只停留在网络中。但现在,它在电视、报纸上刺激着人们的感官。“PK”在网络游戏中指玩家之间的“单挑”。
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一批新词、新短语,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中小学生们的改变更为直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网络语言?倡导还是制止?你在使用网语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典作品”或者趣事?本版将连续关注网络语言话题,欢迎参与讨论。
三种方式参与讨论:
发短信至记者手机:13986184825;
拨打讨论电话:027-85720412;
发邮件至cbjwb@163.com。
链接:网语“扫盲试题”
题目:你表酱紫PMP,真是MPJ、FB分子。7456!
倒ing。8147,偶只是粉想让你开心。而且你长的真的好康。
又LS,你SM啊。活活。放心又不是SL啦,我还有事,3166啦。
答案:
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真是马屁精、腐败分子。气死我了!
(作晕倒状)不要生气,我只是很想让你开心。而且你真的长得很好看啊。
又啰嗦了,你傻帽啊。(笑声)放心又不是色狼啦,我还有事,再见。(以上内容系网上流传甚广的一道网络语言测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