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以市七中为试点,开展“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并于7月15日面向社会展示了活动成果。
然而,此举受到部分学生家长的质疑:“为什么大人生病,要给孩子打疫苗?”“腐败问题应靠重典惩治,现在反而依靠孩子小手拉大手去规劝,岂非避急趋缓、避实就虚?”“廉洁教育是否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等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廉洁启蒙教育读本》走进了课堂
廉洁教育走进课堂
7月15日上午,濮阳市七中小学四(3)班学生李好放手甩快板儿,挺胸昂首,在教室前台说唱了一段儿《公仆赞》,朗声颂唱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等一位位先进人物清正廉洁的光辉事迹。
当日,李好放所在的班级和其他年级一道,牺牲假期,向来自濮阳市多个界面的代表,集中展示本校开展“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成果。
2005年3月4日,在濮阳市教育系统监察工作会议上,该市教育局局长刘庆聚提出了一个构想: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的路子简约概括为‘三三一’。”活动试点单位——濮阳市七中校长王兆京用数字归纳试点工作方案。
“抓好三个层面”:在学校领导中开展以“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以“廉洁从教”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以“敬廉崇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选准三条途径”: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充分挖掘凸现语文、思想品德、历史、政治等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廉洁教育内容,开展渗透教育。如,利用小学语文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对学生进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教育;利用《西门豹》进行不畏权势、执政为民的教育。至于历史教材中众多名垂青史的人物,经老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讲解,都成为进行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
以主题活动为主阵地,创设多种主题教学活动。五(2)中队举行“敬廉崇洁”主题队会,自创自演《小干部竞选》、《无人监考的风波》短剧,一(4)中队举办“廉洁小天使”故事擂台赛,五(1)中队举办“自律与他律”辩论会,三(2)中队举行创诵廉洁格言比赛……
同时,该校还开展了“榜样的力量有多大”专题调研活动,小记者街头采访、宣传活动,以及“比比谁家最廉洁”、“我是小小监督员”活动,举办“我给当领导干部的父母的廉洁信”、“如何做一名廉洁家庭成员”征文比赛,希望引导学生明辨事理,自我教育,同时撬动老师、家长共同接受廉洁教育。
“这是省内独有的廉洁教育系统教材”
王兆京办公桌上,码放着2套该校新近开发的校本教材——《廉洁启蒙教育读本》和《廉洁教育学科渗透集锦》。
王兆京说:“这两套教材就是抓手,其中启蒙读本还开设了专门的主题课堂,每两周一个学时,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化、规范化教育。”
“这是省内独有的廉洁教育系统教材。”濮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王科长认为,“有教材,有课时,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在七中开展试点工作之时,濮阳市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探索。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背一句廉洁格言、讲一则廉洁故事、唱一首廉洁歌曲、办一次廉洁班会”的“四个一”活动;市子路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廉洁从教承诺活动”,广大教师向学生家长承诺,不利用节假日办任何形式的收费补习班……
7月15日,濮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朝聘在濮阳市七中调研、观摩时表示,近期将在七中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部分学生家长的质疑
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廉洁教育进课堂与生俱来就备受关注,一直在褒奖和疑问中前行。
疑问之一:“大人生病,小孩吃药”?
廉洁教育进课堂,初衷有二:一是给孩子“打疫苗”,让他们从小获得对腐败的免疫力;二是“小手拉大手”,让孩子监督家长、老师,促进全社会拒腐防变能力的提高。
正是这两个设定目标,成了质疑重点。七中校长王兆京告诉记者,试点工作伊始,就有学生家长质疑:“腐败是大人的事,教育那些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大人拒腐防变才是正事,对童真未泯的孩子搞廉洁教育,有无‘大人生病,小孩吃药’,抓‘小’放‘大’之嫌?”
“这个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但有失片面。”濮阳市纪委法规研究室主任朱宗卿在解析这种诘问时说,大人有“病”要“吃药”、“治疗”,孩子无“病”打“疫苗”,增强“免疫力”,二者各防治各的“病”,“大小”齐抓,并行不悖,谁也不代谁“吃药”。
“今天的孩子,明天的大人。”王兆京说,“如今,社会中一些消极腐败意识已经影响到年轻的一代,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就是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知识,防微杜渐”。
疑问之二:“避急趋缓、避实就虚”?
“腐败本应重点严惩,如果谋求用‘小手’拉动‘大手’,规劝大人廉洁,这岂非避急趋缓、避实就虚?”采访中,几位不让披露姓名的学生家长提出了又一疑问。
王兆京则用事实反驳诘问的“小手”无作为说。今年“五一”,该校四(2)班一学生接到爸爸一位下属资助其旅游的1000元钱,想到廉洁教育课堂上老师的告诫,明白了“叔叔给我钱,是因为我爸爸是局长,想用钱买爸爸帮他违规办事”的道理,坚辞不受,并对爸爸作出“严正提醒”。爸爸高兴地说,“儿子帮我减轻了压力”。
疑问之三:“学习负担”VS“素质教育”
“工作要做,但不能给学校、老师尤其是孩子增加负担。”7月15日,濮阳纪委一位领导谆谆告诫在三尺讲台进行“廉洁教育进课堂”探索的人士。
明情的人知道,这告诫缘于另一种疑问:开展廉洁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有家长接受采访时坦言,无论承认与否,眼下应试教育依然在中小学教育中大行其道,陡增一门课程,既占学时,又留作业,很可能会给本来课业负担就较沉重的学生增压,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成了家长心中永远的痛,如何在给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需要作出深入的探讨。”濮阳市纪委负责人的话,值得探索者深思。
师者自疑:“5+2”=?
尽管坚定地支持廉洁教育进课堂,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王兆京本人仍一直心存一个疑问:“5+2”=?
“‘5’和‘2’分别代表学生每周在校5天,休息2天,‘等号’后的值代表教学效果。”王认为,这个值很难控制,因为廉洁教育的模式是“1(学生)+6(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穷(社会人员)”。基于这个模式考察“5+2”,则学生在校内外接触的人和事,都会影响“=”后的值,可能大于等于“7”,也可能小于“7”,甚至等于“0”。
他举例说,一名在校表现非常好的学生,星期天跟着爸妈到景区游览,进门时,爸妈让他缩脖儿、弯腰、屈膝,千方百计降低高度,以贪占免门票的便宜;另一同学随父母到饭店吃饭,结账时店方多找了几块钱,他叫住店员要退还钱,却被父母制止;某些学校,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一方面违规收费,违规补课……
“我们的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现实中点点滴滴的不廉洁现象都可能会削减甚至抵消课堂教学成果”,王兆京说:“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廉洁教育进课堂,究竟会产生多大的积极效果?如何尽可能地扩大‘5+2’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