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孝心在中小学教育中刻不容缓。最近,天津一项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受访中学生对“孝心”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教育界人士呼吁,全社会都应给孝心教育更大关注。
社会转型之际中国传统“四维”忠孝礼义的传承如何,一直为官方和知识界所关切。
此前,有关机构曾经对中国七大城市“孝心”作过调查,北京与上海分别占据强弱两端。厦门市曾发起回馈母恩“孝心子女为妈妈洗脚”活动。今年暑假前,天津对多所学校初一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好分就是孝敬父母”。
天津四中德育课题组进行的此项问卷调查表明,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学生称曾跟父母发生过顶撞、赌气、发脾气的情况。在回答“饭后洗过碗吗”问题时,有七至八成的学生表示从未或很少做家务。近半数学生称自己没洗过或很少洗自己的内衣、袜子。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
负责调查的教师赵莹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