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为孩子打开心灵之门--“中国童书王”杨红樱访谈
来源:河北日报     2005-10-20 11:38:00
 

    近几年,儿童文学类图书在书市上可谓大出风头,尤其是超畅销书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更是创造了国内出版界遥不可及的销售神话。相比之下,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就低迷得多。进入2004年,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上市,终于使得外版儿童读物一枝独秀的情形有所改观,从此杨红樱被誉为“中国童书王”和“中国的罗琳”。今天,本报和花山书店邀请杨红樱来石家庄签名售书,与省会小读者见面。昨晚,本报记者对杨红樱做了专访。

杨红樱的文学创作

    当我真正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才发现其实我是不了解孩子的。越不了解就越想了解,这需要一种真诚,需要蹲下身子来,和他们一般“高”,这样,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向孩子心灵的道路。

    记者:请问您最初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您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杨红樱:1982年,20岁的我毕业了分到小学当语文老师,教的课文大多是像《小蝌蚪找妈妈》、《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类蕴藏着知识,结构精巧、语言优美的小童话。我摹仿着这些课文,写了一篇科学童话《穿救生衣的种子》,投到上海《少年报》,很顺利地发表了。5年后,我出版了第一本书———科学童话集《快乐天地》。

    记者:您什么时候从童话转向写校园小说?《女生日记》作为“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的第一本,是您极为重要的作品,听说是以您的女儿为原型创作的,请谈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杨红樱:我从童话转向写校园小说,是在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生,即将告别童年,从小女孩成长为少女。作为女孩,这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美丽的过程。我立即停下童话创作,用全部身心来关注女儿的成长,用我的笔真实地记录下她一生中这个美丽的过程。这本书整整写了一年。我的整个写作过程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好奇。当我真正地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才发现其实我是不了解孩子的。越不了解就越想了解,这需要一种真诚,需要蹲下身子来,和他们一般“高”。这样,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向孩子心灵的道路。

    记者:您的校园小说系列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如淘气包马小跳、坏小子、米兰老师、仙女蜜儿、丁克舅舅、笨女孩安琪儿、兔巴哥、豆芽儿、肥猫等,他们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问您是如何创作出这些典型人物的?他们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还是现实生活中实有其人?

    杨红樱:我曾经做过7年小学教师、7年儿童书籍编辑,后来又做了儿童报刊的策划人、主编,我还有一个女儿,这样的生活经历让我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对孩子非常熟悉,孩子的世界对于我,就像阳光、空气和水,这是我的创作源泉。我书中的人物,有一些是完全靠想像创造出来的,但是绝大部分人物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很多人曾经是我的学生,只不过我对他们进行了典型化处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就成了书中的人物。

    记者:读您的作品,感觉理想主义色彩很浓,书中的人物即使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就人性来说都是善的,您好像要在作品中建构一个理想的王国,一个儿童眼中美好的世界。有人认为您在作品中只展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而淡化“坏”的一面,不利于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杨红樱:你所说的理想的王国,正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我认为童话是滋养小孩子心灵的东西,这种想像的东西、虚幻的东西并不是跟现实相冲突的,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我提倡教孩子们感动,要让他们容易感动、容易感激、容易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好。我相信,对他人真诚,自己也会得到真诚,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杨红樱解读“坏小子”

    我觉得马小跳是我的理想,他灌注了我这么多年对孩子特质的理解,在他身上,孩子的天性得到了张扬。我想通过这个形象让大人来了解孩子,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记者:在您的作品中,“坏小子”、“捣蛋鬼”、“淘气包”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您好像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特别感兴趣。“淘气包”马小跳是您的学生吗?

    杨红樱:的确,我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特别感兴趣,也喜欢研究他们,因为在他们身上最能体现孩子的天性。马小跳是我的学生,不过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是学校里有名的“捣蛋鬼”,他们活泼、贪玩、聪明、鬼点子特别多,同学老师既拿他们没办法,又都很喜欢他们。我觉得马小跳是我的理想,他灌注了我这么多年对孩子特质的理解,在他身上,孩子的天性得到了张扬。我想通过这个形象让大人来了解孩子,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记者:如果小孩看到这个人物,他会学习调皮捣乱,怎么办?

    杨红樱:我觉得这是小孩的特质,调皮捣乱不是去学的,这是他们的自然流露,这是他们本身就有的东西。

    记者:小时候的马小跳的确很快乐,但是马小跳这样的“淘气包”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您想过吗?

    杨红樱:我觉得他长大了也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快乐是一种品质,只要你具备这种快乐的品质,只要你有快乐的心情,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做好。我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并不是说一个快乐的人就没有什么烦恼和坎坷,这些东西我都有,但我是一个能快乐地面对这些烦恼的人。

杨红樱的教育理念

    我给自己立下了一条写作宗旨:把快乐还给孩子。

    我的教育观就是要让孩子理直气壮做孩子。

    我认为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性的关怀。

    记者:“坏小子”形象在现实教育中有着很强的挑战性,你不担心自己的书会引来一些家长和老师的非议吗?

    杨红樱: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上课时偷看我的小说,不幸被老师抓住,班里的孩子们趁机把《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书推荐给这位老师,没想到他竟然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变得非常像书中理想的米老师了。现在不光是小读者认可我的书,不少孩子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来买我的书。

    记者:“坏小子”这一形象,是不是隐含着您对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种种思考,融入了您的某种教育理念?您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有何看法?

    杨红樱:许多孩子告诉我,他们的童年不快乐,沉重的作业,过高的期望,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等等,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该怎么保护孩子的天性,怎么让他们的人格健全,怎么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我的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我给自己立下了一条写作宗旨:把快乐还给孩子。我的教育观就是要让孩子理直气壮做孩子。我认为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性的关怀。给孩子们欢笑,把快乐还给孩子,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但是只靠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家长和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乐趣,才能真正培育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记者: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您所倡导的“教育就是人性关怀”?

    杨红樱:我还是老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学校门口,一个家长骑辆自行车一下子冲到我面前,直通通地问:“杨老师,我们家小孩儿怎么样?”我本能地就说:“挺乖的。”他说:“真的?!挺乖的?!”那天下午,一个小男孩一直在我办公室外面磨磨蹭蹭。这个小孩儿,平时完全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捣蛋鬼。我就叫他说:“你进来呀,你是不是有话跟我讲?”他说:“杨老师,你真的说我乖呀?”我一下反应过来,今天那个当爸爸的说的就是他呀。我说:“你是很乖啊。难道没有人说过你乖吗?”他说:“没有,他们都说我‘七岁八岁狗都嫌’,都这样骂我。”前两年,这个小孩儿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干部,夹个公文包来看我。他说这个细节他记一辈子。杨红樱如何面对“杨红樱热”

    我是那种非常自我的作家,因此不会轻易地受出版社影响,可以说哪家出版社也操纵不了我,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的风格更不会轻易改变。

    记者:为什么您的作品能够在全国畅销?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杨红樱热”?

    杨红樱:我的书之所以受到小孩子欢迎,可能是孩子们认可我的写作姿态,没有说教。有一女生写信告诉我,说我的书等于“快乐+知识+做人的道理”,对儿童很有帮助。童书作家的“魔杖”,就是能够把深刻的、难懂的东西变成浅显易懂的文字,将知识性藏在故事中,让孩子在读书中感受到阅读的愉快和成就感,从而喜欢上阅读,而不要始终板着面孔,老想拔高。

    记者:作品的畅销会不会造成您创作的急进?

    杨红樱:不会,因为我是靠20年的艰辛写作走到今天的。作品畅销5年来,我的心态非常平静,我知道,中国的孩子们需要哪些读物,我应该给他们什么。每年我都会到很多地方去走走,到学校与孩子、老师、校长进行交流,我知道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儿童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我是那种非常自我的作家,不会轻易地受出版社影响,可以说哪家出版社也操纵不了我,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的风格更不会轻易改变。

    记者:最近几年您一边写作,一边在全国签售,您如何保持写作的状态?会不会出现文思枯竭的那一天?

    杨红樱:其实做一个童书作家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作家要看很多书,要积累很多知识,然后把这些很多、很深的知识用很浅的语言讲给孩子们,还得让孩子们喜欢,更能从中学到知识。我现在考虑更多的就是保住质量,每次向出版社交稿时,我都诚惶诚恐。在写作上,我现在有意放慢速度,可能出版社愿意我把“马小跳”迅速出到100辑,但是我不能那样做。我写书一定不会“凑本数”。直到现在,没有小孩子说“马小跳”哪一本不如哪一本。如果哪一天我觉得底气不足,写不出好作品了,我肯定不会再写。

    记者:请谈谈您的创作计划?

    杨红樱:今后,我会沿着“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继续写下去。

杨红樱谈国外童话

    与《哈里·波特》不同,我的作品更多是现实生活的,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我的书和国外的书没法比较,我只是在写中国儿童自己的东西,有些媒体朋友说我是“中国的罗琳”,我觉得我代替不了她,她也代替不了我。

    记者:您如何看国外的经典童话,比如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

    杨红樱:我七八岁就开始读安徒生的作品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海的女儿》。现在还在看安徒生童话,它让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看后有不同感受,《皇帝的新装》等更是常看常新的。可以说安徒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语言、意境、思维方式都无不影响着我。我最初写科学童话,有读者便说感觉语言和意境都很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童话,就是受了安徒生的影响。相对来说,格林的故事更适合于儿童,安徒生的童话则可以定义为成人童话。如今魔幻动漫等作品大批出现,但安徒生童话是不可替代的,应该大力倡导,当下儿童对他的认识与阅读还远远不够。

    记者:前两年,在《哈里·波特》和《魔戒》等魔幻小说风靡全球之时,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作家太缺乏想像力了,不可能创作出《哈里·波特》这样的小说。今天,“杨红樱热”使您被一些读者誉为“中国的罗琳”。请问,您如何评价《哈里·波特》和《魔戒》,您又如何看待读者将您和罗琳之间进行的比较?

    杨红樱:《哈里·波特》的畅销,跟其内容有趣,情节惊险有关,孩子们喜欢想像丰富的作品。与《哈里·波特》不同,我的作品更多是现实生活的,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孩子们有两支翅膀,一支是想像,一支是现实,一颗童心就可以让他飞翔起来。如果是原汁原味的像《哈里·波特》、《魔戒》这样的魔幻小说,能开启孩子想像的空间,带来阅读上的快感,这些书对培养孩子的情商很有帮助,正义和勇敢这些品格都是孩子需要的。我觉得自己的书和国外的书没办法比较,我只是在写中国儿童自己的东西,有些媒体朋友说我是“中国的罗琳”,我觉得我代替不了她,她也代替不了我。顺便说一句,我很反感别人把我和罗琳做比较。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成都人,19岁开始童话创作。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反响巨大。该系列迄今热销四十多万册,数度荣登畅销书榜,并成为影视剧、动画片改编热门图书。2003年7月,“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又全新推出,这套系列书目前是中国原创童书的第一畅销书,行销626万册。杨红樱做过7年小学老师,做过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青年作家》杂志社副编审。

杨红樱作品获奖情况

1995年童话集《寻找快活林》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1998年童话《三只老鼠三亩地》获全国少儿报刊联合征文佳作奖

2002年小说《男生日记》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2004年小说《女生日记》入选中宣部颁布的“给未成年人的100种好书”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入选“中国教育文库”

小说集《杨红樱童话》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小说《五·三班的坏小子》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二等奖

小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根据同名小说《女生日记》改编的电影获儿童电影童牛奖的优秀故事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特别评委奖、中国政府华表奖的优秀故事片奖

2005年小说《淘气包马小跳》(12种)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童话《杨红樱童话系列》(5种)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入选中宣部颁布的“给未成年人的100种好书”

评论

杨红樱的作品在内容上注重小读者的审美需要和阅读心理,强化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儿童文学专家王泉根

作家分好几种,有的作家写作习惯俯视,有的习惯仰视,杨红樱是蹲着写作的作家,她尊重人性必须犯的错误,这是她的作品受孩子喜欢的原因之一。

———书评家黄集伟

杨红樱的童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玩,形象比较调皮,语言比较俏皮,甚至有时会让人读后会心一笑,堪称“幽默童话”。幽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形式。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一旦注入了幽默的元素,那么童话不但是儿童审美的媒介,而且自然变成了儿童的纸上游戏。看得出来,杨红樱的童话创作是针对幼年期孩子和小学生的,她的幽默元素的注入是自觉的。

———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

马小跳身上好像有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他身上有一种奇妙的香味,令我直流口水!

———一位小学生的网上留言

她的书很真实,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十分贴近,那个马小跳,就像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

———一位小学生的网上留言

我当初也不理解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杨红樱,后来我就自己去翻看,结果发现那些书确实很吸引人,有情节,有趣,很符合小孩子的特点。

———一位母亲

■相关链接  
  • 为孩子打开心灵之门--“中国童书王”杨红樱访谈
  • 全国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万余人
  • 发表论文成买卖 挂钩研究生学位是否还有意义?
  • 珍罕典籍《中华再造善本》进入中国百所高校
  • 大学生社会实践岗位单一
  • 大学生也想过邻居节 要把和谐互助延续到校园里
  • 争当亚艺节志愿者 大学生踊跃报名面试
  • 美国联邦调查局:2004年美国犯罪率有所下降
  • 曼联主帅弗格森:赶超切尔西心有余而力不足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