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专家提出江苏高考新考法 建议选用“3+X1+X2”
来源:龙虎网     2005-8-9 10:46:00
 

  今年秋季,江苏将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随着学习内容、方式的调整,江苏省有关部门也在早些时候表示,2008年也就是新高一学生高考这一年,江苏将启用新的高考模式。目前江苏省组成了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专家、中学一线教育专家在内的五个组,正在调研新的高考模式。南京金陵中学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丁强经过调研后提出,建议2008年高考模式在考虑公平和全面的大前提下,选用3+X1+X2的高考模式。

 
  何为“3+X1+X2”模式

  丁校长具体解释,高考公平的前提是所考的科目要一样。丁校长因此建议传统的“3”应予以保留,即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基本学科。另外可以选考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选择也能较好地定位学生今后的学业和事业方向。在新模式中的X1即是代表了考生选考的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在3+X1的后面,还跟着一个X2,这个X2指的是选考文科综合的考生还要考一个理科综合,而选考理科综合的考生的X2就是文科综合。这样一来,可以起到维持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基本素养的作用。

  新模式力图考核综合素质

  谈到这个模式,有人会担心,这会不会又走到了3+大综合的老路上,学生要考9门,课业负担更加沉重。其实不然,在3+X1+X2模式中,X2的考试要求和计分方式与前面的X1不一样。X1是高考要求、成绩计入高考总分;X2是会考要求、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高考科目如果是文科综合,那会考科目就是理科综合。反之,如果选了理科综合为高考科目,那会考科目就是文科综合。在要求方面,会考要求的科目达到必修要求即可。处理成绩方法是打出等第但不计入总分。录取学校可以对会考科目的等第做出要求,如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就可以要求报考学生在会考科目上有较高的等第。

  而高考科目部分仅用必修不够,也体现不出新课改的一些变化。这就牵涉到选修模块的问题,理论上说,新课改要求模块是自主选择的,学生或学校都可以自主选择,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从目前情况来看,江苏新高一学生第一学期还碰不到选修的问题,但预计以后可能会有指定选修内容,如果有指定选修内容,3+X1+X2这个模式操作起来就不会困难,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复习比较好操作。即使选修课完全放开,让学校或学生选择,在这个模式里也还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模式,在同一份卷子里采用选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修情况来选择答题。

  现行模式弊端逼出新思路

  丁校长表示,提出这个模式参考了以前的高考模式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选才模式。现在正在实行的3+1+1模式高考将延续到2007年。这个模式的出发点是在保证了基本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兴趣,适应个性发展,同时也满足高校选才的需要。但现在操作下来的结果与初衷并不相符。丁校长今年在高考送考时曾在考点外听到家长说:我们什么都不求,只求总分的最大化!这句话让他深受触动。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因为这个模式本身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在这一模式下,每个人考得不一样,因为考得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不同学科特点必然决定学生学习、考试难度不同,就把高考的公平性给打破了。从学校方面来讲,有的学科老师今年“吃胀了肚子”,明年又“没饭吃”。为了取得很好的分数进大学,有些学校也无奈地限制选科,或是只上高考所考的五门学科,导致学生素质的缺陷,只对学生的现在负责,却没有考虑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而家长和考生不得不追求总分最大化,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北大校长许智宏曾经说过,北大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原因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进北大。南大学生处处长钱钟则说,进入大学后高考成绩将成为过去,对于分数相差无几的学生,高校并不会看重,更看重的是潜质。在大学的学习中,很重要的是兴趣。这些都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丁校长说,正是基于对现状的思考,他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

 

■相关链接  
  • 教育部:研究生收费明年全面启动是不可能的事
  • “准收费令”击退不少考研生名校搞试点掀波澜
  • 南京专一批次今晚开始投档 降分幅度不超30分
  • “护同一条河”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启动
  • 同方思科提升原创品质 加强软件版权观念
  • 专家提出江苏高考新考法 建议选用“3+X1+X2”
  • 贵州确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
  • 武汉中招补录 只录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
  • “快乐发明”夏令营周五开营 今起征集40名小学生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