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差经不住学分制“考验” 因学分不够延修“大五”、“大六” 生活习惯依然如旧 毕业遥遥无期……
7月中旬以后,北京各高校的毕业生带着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校园。然而一些学生却因学分不够而无法毕业,不得不留在学校延修, 继续自己的“大五”、“大六”生活。
特写“大五”学生
7月11日下午3时,西三环北路某高校男生宿舍的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床边全是穿过没洗的衣服,饭盒里还有两天前吃剩的米饭。法律系学生小宇躺在床上望着上铺的床板发呆,不时吐出烟圈。室友坤子则光着膀子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此时他们两人本应正在参加各自专业课补修的期末考试,但却因一年中从不上课而失去了考试资格。
小宇从大二开始产生了厌学心理,“我一上课就觉得特无聊,经常逃一整天的课”。
坤子告诉记者,大学期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电脑游戏了,就连补修的一年里也没怎么上过课,“毕业时我们班好多女生我都不认识”。
另一高校法律系学生小齐则不同,他补考3门专业课后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原来,学校采取学分制后没有系统地讲解,结果小齐选课后将学分算错,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还差三门专业课的6个学分,不得已补修了一年。
校方统计
比例不大多为男生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的老师告诉记者,2004年因学分不够而无法毕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毕业生总数的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老师说,学校去年500多名毕业生中只有约10名学生留校补修,且以男生为主。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情况大体相同。
产生原因
部分学生自制力差
记者走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发现那些真正自己计划5年甚至7年毕业的学生很少,“大五”学生多因毕业时学分不够而补修,被采访学校的教务处老师也大都这样表示。
记者曾统计被采访的10多名“大五”学生一天的生活安排,发现他们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超过1小时,剩余时间基本都是睡觉和娱乐。连续几天不分昼夜地玩电脑游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普遍。
不适应学分制变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推行学分制,该校教务处老师介绍,以前学生的课程和老师都是提前定好的。而实施学分制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教师甚至学习时间。
“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对一些适应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则是一种考验。”北京大学教务处的老师表示。
解决办法
学校应该加强督促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刘老师认为,学分制的推行也是高校先进教学的必然趋势。但应让各院系督促指导学生及时完成学业,以避免荒废学业的“大五”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则认为,大学生荒废学业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关系。他建议,各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防止大学生产生厌学、忧郁等不良情绪,完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
背景链接
北京市部分高校2004年开始试推行学年学分制。延迟毕业原则上最多不得超过三年。因种种原因不能毕业的,学生可以先领取结业证,参加工作后再修满未完成的学分,达到毕业所要求的学分,两年内可到原就读学校换取毕业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