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贫困生”指代着怯懦、自卑、抬不起头,指代着一个敏感、无助的弱势群体,然而12月11日,在浙江理工大学2005“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评选现场,18位参选的贫困生以自信的笑容和出色的表现颠覆了这一传统印象,征服了在场的每一名观众,感动了理工的每一名师生。
据此次评选主要策划人信电学院吴跃峰老师介绍,“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已经筹备了两年,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校方在活动初期都存在一定的顾虑。我们的贫困生能否勇敢地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师生会有怎样的反映?然而,最终还是一名贫困生打消了老师们的顾虑。当得知学校有意开展这样的活动时,一名姓聂的大三女生找到了吴老师,她也是一名贫困生,走过坎坷崎岖的道路,最终与同学共同成立了“大学生家教联盟”,既缓解了自身的经济压力,也为其他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她说作为一名贫困生她并不觉得丢脸或自卑,相反她为自己在贫穷的处境中能够自力更生找到出路而自豪。她相信大多数贫困生和她一样希望有一个属于他们的舞台,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激励更多的人。
12月11日,经过全校师生投票,从各学院推荐的2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18位选手站在讲台前,向300多位师生代表分享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身残志坚的王同学、创建设计工作室的姚同学、被经济之声邀请作过节目的李同学、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厉同学……他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各类奖学金,担任学校或学院的学生干部,有过外出打工的艰辛经历,并通过努力找到一条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出路。当他们在讲述自己如何克服打工过程中的艰辛时,一次次被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打断。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贫困不仅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笔财富。法政学院大三的李同学更是一语道破了他的参赛动机“让那些整天喊着无聊的大学生好好自省一下”。所有参赛选手在演讲中都明确表示,获奖不是目的,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展现贫困生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一面。
校党委学工部胡天生部长在评选最后的一席话道出了评委们的心声,这18位同学谁更自强自立已经很难选择,无论结果如何,参加此次评选的每一位学生都非常优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而最终入选的10位学生则应担负起更重的责任,用这自强自立的精神带动起周围的同学,使之成为理工大学的校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