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黑色六月的洗礼,很多人如愿以尝地进入了大学。当人们还沉浸在收到通知书的喜悦中的时候,可曾想过这样的问题:1.大学生活什么样子?和中学生活一样吗?2.如果不一样,我得用多长时间以及怎样适应它呢?如果处理不好这两个问题的话,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可能就是一片空白。 与中学紧张、充实的生活相比,大学生活的约束少了,只要你不做违法的事情,你在做什么几乎没有人干涉;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双休日,没有晚自习,一周20-30节课......被动的接受大学的生活节奏,谁都会,但能主动的利用大学的生活节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刚入学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很小的,但到毕业时,差距却非常的大,有的可以以师生来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就在于大家对空闲时间的利用情况。为此,我们专门调查了我校学生空闲时间的利用情况。他们在空闲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一、上网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新生,感觉大学生活比高中生活轻松了许多,但自己的生活却依然简单:在原三点一线上增加了一点-----机房或者网吧。 今天上网了吗、上次见的那个网友怎么样、我昨天玩了一种新游戏,特过瘾,漫步在大学校园里,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是的,在网络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作为紧握时代脉搏的天之骄子,已经是上网族中的主力大军,网络正一步步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上网以后在做些什么?
聊天、交友、游戏网络,是大学生上网族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各式各样的聊天室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随便打开几个大网站的聊天室,里面都挤满了大学生的身影,各个交友网站里更是排满了大学生的注册信息和留言。聊天、交友、网友见面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的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走访了几个班的班长,他们说班上上网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有QQ号,而且有1/3的人都有见网友的经历。 除了在网上聊天交友外,大学生最喜欢的还是玩网络游戏。记者近日在洪山校区后门的诺曼底网吧和威朋网吧看到,当时在网吧的几百人中,几乎有一半人在玩游戏,有1/4的人在聊天,剩下的几个人在看影视剧和浏览信息。在玩游戏的人当中尤以玩CS 、剑侠情缘、传奇等网络游戏居多。 另据记者了解,在科技一条街的各种软件专卖店里,最好卖的是一些游戏光盘,特别是那些格斗类的游戏尤其热销。 一家网吧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曾见过一位大学生连续作战30多个小时,最后在他的劝说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网络这东西极容易使人上瘾,平日里无精打采,可一上网就处于亢奋状态,自己是隔一天就来一次,生活费有一半扔进网吧了,最令他头疼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在下降,想想父母的含辛茹苦,再看看自己的精神状态,真不知该怎么办。经济信息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之副书记胡汉武副教授感叹说: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上,哪有精力和时间来读书?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的环境和方法变化很大,学生如果不能把握自己,上网成瘾,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人生的轨迹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另外,上网成瘾,使不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退,他们往往沉溺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世界。上网排遣心理困惑虽然可行,但过分依赖网络却是舍本求末。
如果学生是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看电影,那害的只是自己,与别人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当他们买了电脑在宿舍里玩的时候,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记者所在的宿舍及其隔壁宿舍,都有电脑,回到宿舍,基本上可以说是到了舞厅,流行音乐不会间断,到了晚上,在玩游戏,看电影......有很多同学不堪忍受噪音,为了明天能有精神上课,不得不抱着被子到别的寝室去,像流浪的吉普塞人,无家可归…… 二、手机发短信 你能猜出时下大学生的消费标准吗?这几天,我们走访了多位同学,进行了一次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把记者吓了一跳:伙食费300元、通讯和上网费200元、人际交往费100元、……这就是一名大一学生月消费清单中的主要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伙食费外,通讯费、上网费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支出。在大学校园里,人们随处可见一边走路一边打手机或发短信的学生。虽然,现在许多在校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电话卡为单向收费,但仍有部分学生每月电话费达百元左右。比如说,动感地带的卡,没有月租,但有20元的短信费(送500条短信),很多同学500条短信根本不够,一位同学说,她一天晚上就发了60条..... 而且,现在大学生手机拥有率非常的高。记者看到一个宿舍,7个人都有移动电话,而且手机品牌也都非常的高档........ 一位大二的学生说,现在,同学之间在网上聊天、互发短信、煲电话粥都特别流行。 三、谈朋友 谈恋爱,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忌讳的事情。国家主管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经历了由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转折,这是认识大学生恋爱现象演变的重要背景。在现在的大学里,如果到了大二、大三还没有朋友的话,别人很可能就会怀疑你的能力问题了。 大学时代应该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头脑的最佳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应该说不算太轻松,特别是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省吃俭用,甚至有的是求爷爷告奶奶东挪西借得来的。那么为什么恋爱现象在大学生中间还会有如此大的概率呢?为此我们分别对大一、大二、大三一些学生的心理作了调查。 大一、大二的两个学生这样告诉我们,高中时繁忙的功课使他们无暇顾及和考虑这些事情,经历了黑色的六月走进了象牙塔,似乎一下子变得很轻松,有了大量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他们还用无聊的要发疯来形容自己的闲暇,于是想找一些心灵的慰藉来充实自己想象中的玫瑰色的大学生活。当我问到对思想道德教育课中爱情观的理解时,他们说那只是一门功课而已,能过关就行,另外他们也承认里面爱情观的科学性,但就是平时太闲了,有的一个学期只有几门课,一个星期也没有几节课,我们去做什么呢?他们这样说。另外几位同学则这样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没谈过恋爱,就枉上大学了。还有的认为,别人都谈恋爱了,自己不谈,闲暇时间就没人跟自己玩了。 大三、大四的学生就不一样了,要准备毕业、实习,功课很忙,还要学习、准备论文、答辩,但实际上他们也还有很多时间,特别是实习返校后到离校的这一段时间,一个大三毕业生这样说:太无聊,就是想玩,实习完了,论文交了,协议签了,总不能整天打牌睡觉吧?于是就…… 至于那些恋人们在学校里的做法,就不必要说了,这个大家都看的见。 四、读书不读名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阅读热情低、阅读量少、阅读质量差、阅读能力弱。在学生有限的阅读中,其首选为实用书,如英语辅考及各种证书考试辅导书,还有教人如何走捷径、用心计获取成功的书。我们在洪山街道口的新华书店里,在武汉外文书店里,还有洪山校区图书馆里的书展上,都发现关注学习辅导书的人比站在文学类书旁的人明显多。据书展负责人介绍,我校学生极少对文学感兴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乎英语类书。即便是文学书籍,也是文化快餐书多而文学经典少。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据了解,几乎全来自中小学语文课本,课本外自觉的文学经典阅读很少,统计表明,对文学名著阅读达到20部的不到50人。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文学经典,如对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调查发现,学生最爱阅读的是《三国演义》,最不爱读的是《红楼梦》。较受学生欢迎的是金庸、韩寒、郭敬明、张小娴等人的作品,外国作家中最受欢迎的是大仲马和儒勒凡尔纳。这说明学生虽然已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但是其身心还带有明显的中学阶段痕迹,他们在心理认知、精神面貌上还处于未成年人的状态。 文学代表着人类对人性的的探究和理解,是人类对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理应有文学生活,应当阅读文学经典,而文学经典阅读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即在文学素质上,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在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文学经典的阅读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如果缺少了它确实万万不能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为会把硫酸泼象黑熊?很重要的,就是缺少人文素质!他的几百藏书中,人文书籍少的可怜! 在高等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种理念一直是世界一流学校的办学方针。在世界一流高校看来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个火种点燃。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理论知识,而是希望通过教育使个人的身心和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学校的人文关怀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几近空白。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方面其智慧火花渐趋泯灭,另一方面容易形成过于孤僻、内向、自私、自傲、挫折承受能力极差的所谓校园人格。 学生空闲时间这样,那么课堂上是不是都高效率的认真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到B1和B4教学楼的书桌、墙壁上看看就知道了。桌子上、墙壁上除了无聊的打油诗,就是征友启事;还有的话,那就是考试试题的答案了。那些答案整整齐齐,在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一片,标号1、2、3、4清清楚楚,不知道他们的笔记有没有做的这么好?很多老师反映,有很多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看课外书,要么说话聊天,要么睡觉,更有甚者,连课都不来上,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人。尤其是一些大课,如马哲、毛概等科目。是不是英语、数学同学们就认真对待呢?到每个院系学习部去看看重修表就知道了。数学考三、四十分的大有人在。很多同学都是平时不学习,到了快考试时冲刺,或者向老师走后门..... 当然,我们是经济院校,属文科性质,也为临阵磨枪能过奠定了基础。
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闲暇时间过多; 第二,我们对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做的还很不够,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利用自己的时间等;第三,思想道德教育课中对爱情观的讲解要结合学生实际,使他们对爱情观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第四,很多学生无明确的奋斗目标,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船到码头车到岸,不思学习了,不求上进了, 六十分万岁成了很多学生的追求。 当然,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这样。大部分学生还是认真学习的。经济信息系信管班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来上大学,即使每天什么都不做,也等于向学校交将近20元(学费除以天数)。学与不学,都要交那么多钱,还不如多学点东西呢。在校园里,有很多同学在认真的学习。每天早上起的很早,到操场上、喷泉处读英语,没有课的时候到图书馆自习或者看报纸、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还有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出去做兼职,即利用空闲时间赚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利用这些机会接触了社会,锻炼了自己。在我们学校,不乏成功任务。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叶艳东、潘青、尹青山等等。他们很好的处理了学习、工作与空闲时间的关系,他们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大学里,我们究竟应怎么利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空闲时间呢?学生,首要的就是学习,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个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学习知识。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目前校园内有许多学生组织,这实际上为你们提供了一个个舞台,提供了培养你能力的机会。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再好,能力也上不来,这是必然的。学校给你们提供机会了,社会也提供机会了,可你本人也需要有良好的姿态才行。大学是个大熔炉,你要溶入进去,这四年中,要积极去做,不要怕出错,不要怕批评,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健全的人,开朗的人。现在出去求职,公司最看中的还是能力。再者,社会进步这么快,知识的更新象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差不多,已经拥有的知识很可能就会过时,用不上,但已经培养出来的能力却永远过不了时。 再者,就是学习知识。有同学说现在的学习没意思,提不起劲,而实际上现在的学习是很宽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其实质在于:现在的学习更自由,你个人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而我们自身还没有从高中时要别人喂,要别人推的惯性中转换过来。你个人要主动去拉知识。如何拉呢?这就需要你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途径,特别是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同时要善于利用图书馆,我建议同学们没事就去图书馆,别整天呆在寝室。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同学们看书不要视野太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复合型的人才也更有竞争力,我想,现在有意识的读与写,日积月累,终究能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能在研究性的学习、个人自我学习等方面形成习惯。 大学,一路走过,留下的多是一些美好的回忆。是的,我们坦言,湖北经济学院暂时还不是一所一流的大学,但是,我们却同样不乏一流的人才!但,他们并非天才!所谓精英,所谓优秀,共同的是,相较于一些同龄人,他们更积极,更努力,更会利用空闲时间,更懂得提高自己罢了。成功的定义是多元的,人才也一样。但都离不了付出与务实,大学时间的三四年,它真正属于珍惜它的人。在大学里,犯错误、走曲线是肯定的,但是有一点不能变,就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就是不能没有上进心。如果丢了这个,那么这个人也就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