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最重要是认清个人潜能,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擅长什么,然后为自己做一个人生职业规划,找准人生的奋斗目标。很多职场专家都认为,填报高考志愿算得上是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切不可稀里糊涂草率为之。
填报志愿有误区
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四个误区:一是完全根据兴趣。兴趣是填报志愿的重要指标,但是青少年经历所限,对专业认识了解得很少,同时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是“一时兴起”而已。
二是家长包办。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就业,这没有错。但是不以孩子为本的做法,是一厢情愿的,有失偏颇。
三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没有永远的“冷”,也没有永远的“热”。专业的设置是教育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综合考虑的。
四是盲目追求“名校”。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是老师都认为,学生考上“名校”,以后就业的起点就会高很多,导致很多考生在追求名校的时候不考虑“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结果学到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后悔莫及。
职业规划帮助成才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项重大的人生决策,必须得有科学的依据,西南大学心理测量学博士曾重集说:“不能今天看到哪个专业好就选哪个专业,明天看到哪个专业俏又想换哪个专业。”
曾重集说,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在职业测评专家的指导下对自己进行一个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人性格三个方面的职试,全面透彻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适合就读哪些专业,适合在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作好第一次规划。
这个测评规划结果,就是一个科学的依据。其次,根据这个规划,在志愿填报时候,有目的地选择专业,再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学校。
在前些年,很多考生在没有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的情况就填报志愿,导致考生在既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简单根据兴趣和专业的就业情况盲目填报志愿。因此,很多考生进了高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更不适合自己。
高考填志愿时进行职业规划,不只是选学校选专业这么简单,它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次设计。曾重集认为,科学的职业测评还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心理暗示,锁定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孜孜努力。(晚报记者汤寒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