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历史中有些年头是难以忘记的。1977年,就是这样一个年头!” 6月15日上午,72岁的彭富臣坐在沙发里,向记者讲述他记忆里的1977,那些关于30年前恢复高考的难忘记忆。 “时间太长了,有好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彭老先生说,“恢复高考太重要了,1977年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成了许多人的拐点。1977年高考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重塑了人们的价值观,那就是对知识的尊重!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1977年,彭富臣在当时的开封市教育局工作,担任中教科副科长兼高招办副主任。在当时,他已经是在教育系统工作21年的老同志了。这年年初,陆续传来“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对于这个小道消息,人们很是兴奋,但又半信半疑,毕竟高考已经停考10年。当年10月,教育部拿出了高校招生的工作意见。当年恢复高考,尽管作为小道消息传播已久,但这一决定还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人们奔走相告,许多人特别是“老三届”喜极而泣。 尽管30年过去了,彭富臣谈起当年的情形,兴奋之情仍然溢于言表。“高兴,真高兴,比过年还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开封市招生办只负责市区和开封县的考生报名和考试组织工作。通许、兰考等县的高考组织归当时的开封地区招生委员会指导。 “1977年,为了做好恢复高考的组织工作,市招办从各单位、学校抽调了七八十人,着手开展工作。”彭富臣告诉记者,当时规定应届生报名在毕业学校报,社会青年报名安排在各区文教局。各报名点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像农村赶集一样热闹。报名考生有拖儿带女的中年人,也有稚气未退的中学生。 “当时考生学习精神真是感人!”彭富臣说,中断10年后重新报高考的考生中,出现了老老少少考生济济一堂的局面,当时许多考生结了婚,甚至有了孩子,可为了高考,拼了命学,每一天都学到凌晨两三点。一些家长支持孩子考试,四处找书借资料,还陪孩子复习到半夜。一个家长找到一份复习材料,就用复写纸复写十几份,分给亲戚、朋友的考生。 1977年的高考定在12月10日至13日。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文)、理化(理)和外语(加试)。 1977年的冬天特别冷。考试的那几天更是天寒地冻。当年负责考务的马德文老人告诉记者,当时的考生可真多,具体多少人记不清。开封高中、河大附中、25中、1中、10中、5中、4中、24中、回中都成了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