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考之后 未来的精英逃离中国?
来源:课堂内外     2007-1-13 9:34:00
 

事件背景:

如果问一名高中学生:你愿意到国外去读大学吗?请估计一下,有多少人会回答“愿意”?

记者在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进行的调查显示:83%!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结果。与此同时,众多媒体的报道已经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已经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到国外去读大学了!近日又有消息爆出预计2007年,将有至少3000余超过国内高校重点线的中国学生入读美国本土大学。其它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也把招收中国学生入读大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来进行。尽管入读国外大学的学生人数比起国内近千万的高考考生来说,只是一个很小数字,这个小小的数字过去没有、现在也无法改变中国大学教育的格局。但值得商榷的是,这些孩子--为了的精英,为什么逃离中国?学成以后,他们还会回来家祖国吗?也许,多年以后,这一现象所导致的影响会变得更加深远。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样一个优秀的未来精英群体选择集体离开“拥有最优秀本科教育的中国大陆”(杨振宁语),《课堂内外》采访了其中三个代表来和你们一起开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这些问题相比,我们呈现的这三个人不一样的故事,只是一个问题开始而已。

人物一:冯洁靖(毕业于浙江嘉兴一中0,现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述:我的牛津之路

去年当我选择出国的时候,正是周围同学面临高考的紧要关头,嘉兴一中作为浙江省重点高中,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考浙大完全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希望去世界名校去闯一闯,我喜欢英国背后的深邃人文,我一直坚信国外的名校更适合全面发展。正好也有很多人议论我是“害怕高考而选择逃离”,我为赌一口气毅然决定留学英伦。

我在国内没有念完高三,但我不想再花两年时间去读A-level(注:英国高考),于是参加了学校的破格考试,很顺利地进入一年的A-level学习。这样的课程就是把两年的高中压缩到一年里完成。压力非常之大。

英国大学招生一般是从9月份开始,所有的申请资料都是要通过UCAS这个机构发送到各个大学里去的。在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简历,需要说出自己的特色和选择的专业;另一部分就是导师的推荐信。要花上1周左右时间才能整理完这些材料,对于留学生来说,还要提供国内高中和初中成绩的证明。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很快面试的日子也到了。有点出乎意料的是,面试的老师极其友善,不像国内的老师整天都紧崩着脸。但是牛津的面试题也是出奇地怪。老师一般都是单刀直入地问答,并要求学生现场计算(理科)。题目很有连贯性,一题接着一题,也有很大起伏,每道题里面都有玄机。打个比方说,题目可能本身就有问题,老师让你做,并非希望你得到答案,而是要你说你得不到答案,然后解释理由。

我参加的两个学院的面试都很顺利(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2-4个面试的机会,每次面试都有着决定权)。圣诞前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附加录取条件:A-level成绩AAA。

牛津大学本科生的学习量是巨大的,按照一年3个学期来分,每个学期只有8周,而这一年24周里要学完其他大学超过30周以上的课程量。在牛津的学习生活,我每天也就六七小时的睡眠,时不时还要熬几个通宵补习功课,其实在牛津锻炼最多的是一种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虽然来牛津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已经感觉到在学习能力和视野开拓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读名牌大学的朋友们。

我喜欢把自己宿舍的落地窗打扮的很美,每天醒来,我都会对自己说:“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感到辛苦感到疲惫的时候,我就展望未来,给自己加油!

编辑视点:冯洁靖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英国留学梦,她无疑是幸运的,可以得到世界最顶级高校的垂青,冯洁靖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而她留学英伦的很多环节也值得国内准备出国的同学们注意。

人物二:小若(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学生,目标:美国康奈尔大学)

自述:我眼里的中美教育

在美国留学的表哥每次放假回国都会炫耀一番:美国的课堂上,老师都会鼓励和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也很注意维护秩序,以保证每个人的发言都不被忽略。而学生多数也会积极响应。老师一提问,马上就有人响应,还经常是几个人一起喊出来,弄得老师要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先给每个人指定顺序,再一个一个回答。学生也很守规矩,别人发言时绝不会出声,即使自己持不同见解也会很有礼貌地听完再开口,所以课堂秩序一般都很好。无论什么样稀奇古怪的回答,老师都会以微笑和鼓励,“美国式赞扬”一下,再启发学生继续思考。

与此相反,我所在的学校是省级重点,所以要求也格外的严格,我所爱的演讲、写作还有吉他都要统统被封杀,我的所有闪光点都被埋没,就是要被训练程考试机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失魂落魄的教育下失魂落魄地做最后的挣扎。

我查阅过很多关于SAT(美国高考)的资料,它不需要死记硬背,拓展性强,需要一个政治、经济、地理、人文更高层次的素养。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后,数理化等都会成为我们中国考生的强项。于是,我筹备着开始留学美国。我的目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迄今为止诞生了29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国内的高校还没有人问鼎诺贝尔奖,在世界名校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好的教授和最优秀的学生。因为理由出国难道还不够充分吗?

我看到著名旅美教育学专家在《“高考”在美国》一书中,亲见亲历并对比分析了中美教育的不同之处。他在书里这样写:“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希望能点醒更多每天在失魂落魄挣扎的人吧。

因为,太多的天才在埋没。

编辑视点:当然,小若的话虽然偏激,但并非毫无道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无意说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但是面对越来越多高一就准备放弃高考的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又该怎样应对呢?

人物三:刘增敏(22岁,山东人,2003年通过小语种考试,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2003年-2005年在澳门理工学院学习语言基础,2005年-2006年在巴西南大河洲天主教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期间通过巴西政府针对外国人的国家语言考试,2006年9月回国,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

访谈实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高中的成绩相当不错,完全可以选择去北大或者清华这样一流的国内高校,但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小语种考试呢?

刘增敏(以下简称刘)简单的说我是有准备的,因为我从高一开始就准备出国学习,知道有小语种考试,还知道一旦通过了小语种考试不但可以免去高考,还可以公费出国学习,于是从高一就有意识的学习,属于未雨绸缪吧。(笑)

记:你作为一个经历者来比较一下国内教育制度和国外教育制度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刘:我感觉国外教育跟国内最大的不一样的就是国外私立大学普遍要比公立大学好。比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大学等等都是私立大学。但是国外的公立大学也挺难进,因为公立大学基本上都是免学费的,国家承担费用,所以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报考。我在国外跟很多当地的同学交流,他们对我们的公立大学要收学费惊讶不已,他们认为纳税人的教育支出理应由政府买单,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思想上的差异吧。

记: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呢?

刘:简单的说,我觉得无论是从教育制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国外比较注重你个人的发挥,会有意识的培养你的特长,我讲个故事给你,巴西一个教育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中国的老师问巴西的老师说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那些落后的差生的?然后巴西的代表大惊失色问中国的老师说什么叫差生?孩子们天生都是平等的,怎么能有好差之分,如果在我们那里说哪个学生是差生,是要被告上法庭的。简单一个故事就说明了中西教育的差距之处,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结果是为老师而学习,而国外的教育的结果是为自己而学习。

记:马上就要毕业了,出外留学的经历能为你的就业带来方便吗?

刘:我们班21名同学,除了决定考研的,剩下的全被有葡萄牙语种背景的企业单位预定了,工资多少不确定,但肯定是你的好几倍(笑,指记者)。

编辑视点:刘增敏走的路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参加小语种考试不但让她再高考之外多了一个选择,而且国内国外的教育两不误,给了广大想出国锻炼学习但又不愿意错过国内高校的的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让从小就是家长眼中宝贝的孩子们出国留学,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求学,作为父母又是怎么想的呢?

王瑶出国前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成绩处于上游,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她出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直到我到了伦敦,开始独自一个人在外语学校学习的生活后才发现离家后的日子有多难。我是通过一所中介公司出去的,满以为会被安排得好好的,结果与事先说好的有很大出入,住宿和学习条件都不理想。那时,我每天醒来都大哭一场,也吵着要回家。后来妈妈反覆跟中介交涉,给我换了一所学校,又亲自来看我。折腾了几个月,我也就不再想回国的事了,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争取能考上大学。”

对女儿的现状,王瑶的妈妈有些无奈:“女儿刚走那阵子,一来电话就是她在那边哭,我在这边哭,想想孩子小小年纪事事都得靠自己就心疼。当初说服自己狠下心来让女儿出去,主要是考虑她出生时正遇上生育高峰,将来就业势必也会遇上高峰,如何让她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呢?读名牌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以其当时的学习成绩,与其在国内花钱读个大学,索性不如走出国门去镀层金。”

编辑视点:虽然国外的教育制度宽松、灵活、务实,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即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最亲切的环境,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使孩子相当长时间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监督与帮助,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怪病缠身 永康一女生高考报名前喝半瓶敌敌畏
  • 白血病女孩叠纸鹤欲送周华健 带病准备高考
  • 详解2007高考“1”
  • 外经济贸易大学小语种改为高考提前批次招生
  • 浙江省教育厅提醒"高考母题"纯属骗局
  • 一个考研生一天的生活——考研是一条不归路
  • 不做考研的奴隶 “过来人”说再次考研不丢人
  • 钱包式通话器:考研用上间谍装备
  • 研究生起诉家乡村小组要求承认其村民资格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