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上海高校面试招生调查:学生被雪藏考北大清华
来源:新京报     2006-4-17 9:12:00
 
    今年2月,姚国超就已听说这次高考制度中会有一些改革措施,但他不清楚会是什么。“只知道2月份改革方案就上报了,但一直批不下来。”

  这位分管高三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显然是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里最关心此事的人之一。

  3月3日,复旦大学在招生网上公布了《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明确了此次改革的具体办法。月初,该校还专门就此事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担任。

  郑方贤说,复旦的选拔制度在去年7月高考结束后就开始酝酿,“制度上每个细节都是一个观念性的突破。”

  但直到临近面试的最后关头,这个方案才获得批准。

  3月10日,姚国超去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关于这次自主选拔试点的会议。会议召集了上海各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副校长,来了解自主选拔的具体办法。

  直到中午,姚国超等各中学校长已经听完了所有相关政策的介绍,“大家在会议室里无所事事,干等着北京方面的消息。”

  此时,改革方案仍未被批准。但复旦的笔试时间已经定下,在9天之后。

  在给各个高中的校长召开会议的同时,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交大副校长殷杰仍在北京“游说”教育部批准这次的改革方案。

  在经历了针对众多细小措施的磨合、说服的过程后,到3月10日那天,只留有最后一点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就是那些被面试通过的考生究竟还要不要参加高考。

  上海方面递交的方案中提出,“凡是被这两所高校面试录取的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郑方贤说,复旦设计的选拔方案中有笔试这个项目,先通过200道选择题的笔试,才有递交自己材料、申请面试的资格。“既然有了文化笔试了,再进行高考就显得多余了。”

  但教育部认为,那些被预先录取的考生还需要参加高考。其理由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考成绩依旧是衡量生源质量的最有效、最公平的标准。如果一下子去除,恐怕会造成过于强烈的社会反响。

  那天直到过了午饭时间,北京方面还是没传来同意试行的确凿信息,“交大让我们先回去,把组织工作做起来,说自主的选拔方案应该是没问题的。”

  3月10日,姚国超去上海市教委开会,会议内容依旧是这次高校自主选拔改革,参加会议的人除了中学校长还有市委市政府的官员、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他知道,方案最终通过了,但被录取的学生仍要参加高考,和以前不同的是,成绩只是作为参考。

  “特权”争议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

  在这个会上,姚国超知道了这次改革在孕育中的另一些艰难。

  “上海市政府对这次高校自主选拔改革非常看重。”它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四项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姚国超说,但这项改革的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上海市政府要求高校在运作和宣传上要保持低调。”

  一个阻力是来自兄弟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的熊丙奇分析说,自主选拔改革会被一些兄弟学校认为是一种特权,用来吸引更好的生源。北大、清华享有零志愿的特权,他们可以比所有高校优先录取考生。而这次复旦和交大自主选拔的录取时间都在北大、清华之前,也就是说,两校可以比北大、清华更早地录取一部分学生。

  4月14日,复旦和交大公布了预录取的学生,两所学校各291名。而这些学生中原本有一些或许会去考北大、清华等外省市高校。王瑶华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原先就是要考北大、清华的,他在参加了交大的面试后,被交大录取,他原先的计划也就放弃了。

  “外省市的高校还是挺看重上海生源的。”郑方贤也承认这点,他认为,毕竟上海集合了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高中生是比较优秀的。

  “但其实,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姚国超说,现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会把能考进北大、清华视作一种荣誉。作为上海的一所市重点中学,位育中学去年有两名学生考进清华。2004年,有6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一般而言,想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是不会去考其他学校的。”

  姚国超认为,教育部坚持让被录取考生参加高考,也是为了淡化改革中的特权色彩,以达到某种平衡。

  固执的应试惯性

  位育中学高三学生王瑶华发现,班上的同学中做综合测试题的人数忽然增多,他们都在准备着复旦的笔试。

  3月10日至4月1日之间,姚国超在学校里连开了3次动员会,并在3月19日复旦笔试考试之前,整理出了一份备考参考资料。

  上面除了简单政策的介绍,着重罗列出笔试和面试中可能会提及的社会热点和政治热点,从超女现象、天价医药费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后四六级时代用人单位的选择
  • 四六级何以让社会考生“恋恋不舍”
  • 人流广告发进高校尴尬了谁?
  • 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报名周末开始
  • 厦大艺术类单招切线划定
  • 不要一味挤普高欲读中职早定位
  • 报军事院校 多一次录取机会
  • 广东两大学招生咨询日咨询者先问就业率
  • 调查学术造假需防“二次腐败”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