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明年高考更体现“言文并重”
来源:新闻晨报      2005-12-6 11:20:00
 

    上海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
  从2000年开始上海的春考已持续了6年,其中语文古诗文的分值在80分的阅读题中逐年在增加:分别为30分、33分、35分、35分、37分、40分。2005年起,其分值将稳定在40分左右,内容包括三大块:名句填空(4分,为5选4)、古诗词鉴赏(8分)、文言文阅读理解(28分)。下面分三块简要给考生作个提示。
  名句背诵注重四个结合

  ■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以课内名句为主。课内的名句背诵这两年占到了60%—80%。如2005年的5句选4句,其中就有3句是课内的。
  ■注重诗与文的结合,以散文名篇的名句为主。从2004、2005年的题目看,5句中,前3句都是课内的,且都是散文名句。因此课内的散文名篇是复习的重点。课内除了诗词篇目外,尤其是一些重点散文的背诵篇目,如《师说》、《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散文名篇一定要背熟。
  ■注重生与熟的结合,以熟句为主。背诵时不必撒大网去背诵冷僻的诗文,不常见的可舍之。
  ■注重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以整句为主。除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外,有些整散结合的句子还需留心。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等。
  诗词鉴赏注意以理解为主

  诗词鉴赏2001年考的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3道题目中,1道是常识题,2道是理解题。2002年考的是岳飞的词《小重山》,4道题目中,1道是常识题,3道是理解题。2003年考的是同题材诗的比较,一首是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首是杜常的《题华清宫》,4道题目中,2道是常识题,2道是理解题。2004年考的是相关诗的比较,一首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首是王维的《相思》,3道题目都是理解题。2005年考的是元代小令《江岸水灯》,3道题目,1道是常识题,1道是鉴赏题,1道是读写开放题。由此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一是考查了基本的常识。主要是两方面的常识,即近体诗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如近体诗按体裁和题材分可分为几类?元宵与中秋的特点?复习时,最基本的诗词鉴赏知识要了解一些,如诗歌的分类知识、修辞知识、主要的表达技巧以及意象、意境等。
  二是诗词鉴赏名曰是鉴赏,实际上以理解为主。如2005年的考题: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首先必须了解这几个词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再作出评价。理解诗词内容可找几个窍门:①从题目入手理解,如“江岸水灯”知道描写的是观灯节;“月夜忆舍弟”自然要思考诗人是在什么环境下想念弟弟?②从基本常识入手理解,如杜牧是晚唐诗人,杜常是宋代诗人,他们为什么要咏之前的“华清宫”?显然是“咏史伤今”、“以古讽今”。③从诗人生活的背景入手理解,如杜甫的诗先后两次考到,都涉及到杜甫经历过的“安史之乱”,杜甫用形象的诗句给我们作了解读和注释。④从重点词句入手理解,如《江岸水灯》中,写灯火用“万家”、“十里”,可见灯之多之广;写场面用一“闹”字,观灯人多就不言而喻。
  文言文阅读强调“言文并举”

  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从近几年的文言材料与题目看,一般是两大题,一题偏重“言”的测试,一题则侧重“文”的理解。文言文考题“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的不良倾向,在考查考生文言基本功的同时,强调整体阅读和理解。这一命题特点在2006年的高考中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注意课本知识的回忆与迁移。我们常说文言考题“材料取自课外,答案源于课内”。这里“课外”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课内”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注意文言知识的梳理与活用。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是:理解文中常见的实词、理解文中常见的虚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阅读的分析和综合。这些能力点都要以熟练的文言知识作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词多类异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7种特殊句式和三大实词的特殊用法,6种常见的翻译方法等。
  ■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和句意。解题时,要依照文言语境,不要生搬硬套。命题点往往强化理解因素,淡化识记因素,即要求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要求知识的简单重复。
  ■注意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阅读文言材料大致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回答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如利用注释解题,利用题干的信息解题,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解题,利用主旨句解题等。

■相关链接  
  • 福娃奥运项目造型
  • 明年高考更体现“言文并重”
  • 2006高考报名方式有变化
  • 高考生可报考空乘
  • [山东]淄博自考毕业论文改为常年有效
  • [上海]06年4月自考网上报考通知
  • 下半年自考成绩即将揭晓明年自考多项政策调整
  • 福建中小学教师自考有新规
  • 石家庄2006年4月自考12月8日至15日报名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