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来,我省高中新课改当前正遭遇三大困惑,正是这些困惑影响着新课改的探索进程。昨天,南京十三中总校长、特级教师王军这样告诉记者。
王军校长说,当前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模块教学与过去的知识体系教学形成冲突。新课程方案规定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教学主要是以一个个专题为主,和过去的知识体系教学有冲突,比如语文过去是按文体组成一个个单元,而现在则以一个个主题为模块,那么还要不要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告诉学生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记叙文?两者一旦结合不好,学生就很难掌握。二是高考与课程改革最后落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也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家都在困惑,新课程中的新东西高考到底能否显示?如何显示?显示多少?如研究性学习占15个学分,需要200多个学时,这相当于一门主要课程一学期所需要的学时,可见在新课程中所占的分量,这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意图,但要通过高考来显示却很难;再如社会实践占6个学分,分量也很重,但高考如何体现也是难题,一旦高考无法体现,最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就是新课改名存实亡,不能不承认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威力,如果高考不考,即使学校想坚持,家长能否支持,学生能否重视都是问题。三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怎么开,大家心里都没有谱,地方课程是以省为单位还是以市、县为单位?校本课程什么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一个样本来,大家都在摸索。
新课改面临的这些困惑如何解决?王校长说,目前主要还是通过民间的方式,即学校之间互相交流和探讨,十三中正和苏州高级中学、扬州高级中学、南师附中等建立联系,探讨遇到的共同问题,但这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正视课改正遭遇的难题,从而提出解决途径,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退回到老路上去。(张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