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高校个人博客大赛冷清收场 七千博主仅65人报名
来源:信息时报     2007-6-12 14:38:00
 
  近日,大学城首个由高校举办的博客大赛在中大落幕。然而这所超过七成学生拥有博客的万人高校却只有65人报名参赛,比赛最终评出“六强博客”、“二十强博客”、“最佳文字博客”、“最佳播客”等奖项。

    在不少人希望通过博客爆隐私提高个人知名度的今天,大学生却”保留私隐”努力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块净土。

    七千博主不足百人参赛

    5月中旬,中大大学城校区的饭堂广场前,“今天,你参加博客大赛了吗?”“我的博客我做主”的海报铺天盖地颇引人注目,然而一连几日,该校首次个人博客创作大赛的报名现场却门可罗雀。最终的博客参赛者仅有65名,其中只有2个是现场报名参赛的,还有一些同学“被迫”参加的。

    参加大赛的博客大多以记录校园生活的点滴为主,画面风格各异,有的给人唯美的感觉,有的则是很卡通的,有的干脆就只有日记。

    此次大赛的评奖方式分两块,评委意见占60%,综合投票占40%。报名的少,投票的人也不多,虽然主办方称共有5387名同学访问了大赛官方网站并投票,但大部分参赛博主的票数都是在20到50票之间,最高的也只有630票。根据比赛规定,只有网上投票前25名的博客才有资格进入复赛,大赛通过组织熟悉网络、文学审美较好的10个评委对这25个博客进行评分,并按综合投票的40%来计算结果,评出前六强等奖项,获奖者将获得奖品和证书。

    不愿爆隐私成拒参赛主因

    然而,记者在该校做了一次关于博客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1.6%的同学拥有博客,即校区万名学生当中有博客的超过7000人。大学生开博人数众多,为何参加博客大赛表现自我的人如此之少呢?学生博主们不愿暴露隐私是造成冷落局面的重要原因。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系的小陈说,写博客是很私人的事,平时给同学朋友看看还可以,如果拿到大庭广众之下,就有“自爆狂”的嫌疑。

    大赛前六强郑宇钧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博客是记录生活的一个工具。由于里面涉及到很多隐私等问题,我很少向我的朋友或同学公开过我的博客。因为这是私人的领域,我是用真心记载自己的生活。”而他更坦言,之所以参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重了主办方提供的奖品,希望能获奖给女朋友一份惊喜的礼物。此外,他也表示,大学生其实是渴望交流,渴望把自己“推”出去的。如果此次大赛由知名的门户网站来举办,大家的参与热情会高一些。

    主办方负责人张文娟也表示,他们组织此活动的初衷是吸引学生们来投票,达到促进博客交流的目的,但却没有料到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博客给别人看。

    对此,长期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古南勇副教授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经历比较单纯,身处校园决定了他们的社会经历并不丰富,因此更多地把目光投回到自己的内心。内心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在不愿意炒作自己、暴露隐私的同时,他们更愿意把美好的形象留给别人,而不希望别人家看到不光彩的一面。

    学生写博成“校园牛人”

    尽管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博客是自己留守的一块心灵净土,不愿自爆隐私成他人的谈资。但事实上,也有大学生通过博客“名扬四海”,去年毕业的“海若海”就是这样的名人。这个自称“忧伤的年轻人”,他以心怀母校为己任,在博客中向中大校长进万言书,并将其起草的《给黄达人校长的一封信》公开,在校园网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若海风”,“海若海”的博客点击量直线上升,其本人也因此受到校长黄达人的亲自接见。“海若海”的博客文字充满了原创性,坚持理性主义写作,文笔优美,富有思想性,《校园抒怀,青春的一种救赎》、《享受中大的阳光》、《对话舒勇:求解深圳精神的财富内涵》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现在校内BBS“逸仙时空”上仍经常看到“海若海”的文章,不少文章更是被校内外媒体转载。至今,“海若海”的总点击量已超过120000,在中大学生的博客里遥遥领先。

    作为中山大学东校区第三届网络宣传周的活动之一,博客大赛虽然寂寞收场,主办方依然充满憧憬,张文娟表示,举办活动后,校园博客浏览量、博客技术交流等都有了提高,希望以后能够再办下去。

    中大个人博客大赛前六强名单

    名次 姓名 学院 专业 博客名

    1 田伟 软件学院 通信软件 苏通海粤

    2 李聪 法学院 法学 思生活

    3 史剑冬 信科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学生的黑板报
 
    4 郑宇钧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闻 岭南十三少

    5 陈振华 信科院 网络工程 普罗米修斯说

    6 万希晨 软件学院 电子政务 童话中的橙长在手心
■相关链接  
  • 台湾高中毕业纪念册模仿八卦杂志 拍如厕镜头(图)
  • “重病学生赶考”别再热炒了
  • 高考改革可否借鉴美国SAT
  • 职业教育“长大未成人”
  • 高考作文舟,载不动许多愁
  • 当代范进—39岁男子第13次参加高考
  • 高职生就业率超“大本”“订单式培养”为走俏主因
  • 2007年6月23日英语六级考试改错题冲刺攻略
  • 英语四六级写作必备:36个经典成语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