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面对的几个问题
来源:星辰在线     2007-4-17 9:48:00
 
        -叶文玲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人类文明,从三尺讲台前出发;敬业奉献,是广大教师的职责。多年前我们曾共同发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强烈呼吁。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我们心脉相应,现如今,教育界出现的一些情况,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
  从两份考察报告说起
  1979年,我国向世界初开国门,教育界曾派考察团考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而后有一份3万字的考察报告列举了所见所闻:美国中小学生纪律差,学生坐站无相,课堂胡提乱问,自由散漫;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肤浅,高中的课本内容等同我国初中,初中则只具小学的知识线,小学更像幼儿园,如此等等。总而言之,美国基础教育非常糟糕。由此得出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文化必将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同年派出考察团到中国来考察中小学教育,而且也有一份考察报告。报告中对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赞不绝口:中国的孩子学习认真,幼儿和小学生都把手端放在桌面上,正襟危坐,非常安静;中国的学生勤奋好学起早睡晚,在学校做大量作业,回家还有许多“家庭作业”。美国的考察团预测:20年后,中国的科技文化进步,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两份报告,结论一致。但令人深思的是,20年过去了,这两份结论一致的预测并未被言中。尤其令人扼腕的是,我们中小学的景况至今没有多大变化,学生们还是起早睡晚,学生的负担与20多年前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是没有“双休日”的特殊人群,不但大量的家庭作业依然,寒暑假还要花钱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奥数班、补课班、复习班、强化班。我们虽然也讲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是一统天下。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一大批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应运而生,引发了举国上下的“择校热”。为使孩子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家长不仅要缴纳高昂的学费、赞助费,还要千方百计找门子、托关系,中国的教育界出现了一道匪夷所思的“风景线”:重点学校、重点班,成了莘莘学子们向往的“圣地”,为使孩子考上名校,家长不惜血本进城租房陪读或打工陪读。父母对于子女、学校于学生对考分的期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媒体也时有中小学生不堪学业重负出走、甚或自杀的报道。我国基础教育的这些问题,所折射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
  教育应该尊重个性
  近年来,素质教育重新为人们重视。倡导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未始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在素质养成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模式化教育。压抑个性的教育模式化,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必然要求具备特殊的秉赋和鲜明的个性。模式化教育限制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千人一面,同归平庸。报载某校命题作文《春天到了》,经教师辅导后,全班61位学生描写春天的美丽:阳光灿烂百花齐放,黄莺鸣啭蝴蝶飞舞……惟独一位学生别出心裁地写:春天到了,天气暖和,细菌繁殖,流行病容易发生,要严加防范;春天好下雨,整天淅淅沥沥,像一个爱哭的女孩,真讨厌……教师评讲作文,严厉批评这位学生,要求他重写。细想想,61位都按照教师的思路写作,只有一位按自己的所思所感来写,且言之成理,为什么就不允许呢?我们习惯于统一要求,规定了一个思维空间。这就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压抑了个性的成长。又如,一位老师发问:“冰化了,会怎么样呢?”小朋友齐声回答:“变成了水!”偏偏一位小朋友说:“冰化了,是春天来了。”他的不随众回答,也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人评论:这位老师的模式化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冰化了变成水,是常识;而冰化了,春天来了,则是诗的感受。
  回顾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从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讲求时务,风气渐开,科学民主的倡导,序幕亮丽,初露辉煌。大学堂里,特立独行之士,异想天开之论,比比皆是。正因人才辈出,才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诞生。大学没有特立独行的教授,没有异想天开的教授,没有教授的逸闻趣事,很难想象,大学能出现文化繁荣的景象。
  “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原则,充满了教育的科学精神。对不同品德、志向、能力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论语·先进》中记载,冉求和仲由同问孔子:听到正义的召唤,是否应该立即行动?孔子的回答则不同。冉求遇事畏缩,孔子鼓励他马上行动;仲由临事好胜,孔子嘱咐他请示父兄后再行动,不可冒失行事。“因材施教”是对个性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尊重个性,方能使人才的特殊秉赋,得到充分的发展,方能成就杰出的人才。尊重个性,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教育必须
  坚持导向
  尊重个性,不是放纵性情,恣肆任性。学行兼修的要义决不能被忽视,尊重个性,不应听任率性妄为。教育的神圣职责,是对性情的规范,引导教育对象接受普遍的价值观,走近真善美。《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是人格教育的不移本质。《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人格教育的正确途径。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文化呈多元态势的环境中,坚定普遍的价值取向,培养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下一代,是教育的重大课题。面对青少年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人则说“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如果说,这是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青少年身处的文化环境,认真体察时尚的文化心理,换位思考,不让代沟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枷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如果只是为了证明一切过错都来自成人社会,否定传统的立身处世的价值取向,让孩子们完全自由选择,将是一个非教育的危险的口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教育界有人标新立异,提出“无导向教育”,主张孩子们自我抉择。他们认为,孩子们只要得到尊重,自尊就能抵御一切不良表现,如毒品的诱惑,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等等。“无导向教育”的实践,实际上开始了一场灾难。殊不知,自尊应来自问心无愧的道德行为。尚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降低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极易接受自私利己合法化的观念,误入歧途而不返。“无导向教育”的倡导者,最后终于否定了他们的实验。
  教育必须坚持导向,教育开启智慧,启发美德,而道德则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对教育目的准确而又明快的阐释。美国有一位校长,他是希特勒集中营的幸存者,每当有新教师入校时,他总要致函表达他的请求,他描述自己在集中营中看到的景象:“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常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请求是:请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不是创造常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这位校长惊心动魄的请求,是高度社会责任心的表达,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
  教育必须坚持导向,坚持人类普遍的价值取向,如对诚实、谦虚、勇敢、奉献的尊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人类存在着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受教育必须接受普遍的道德原则。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属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朱熹把这句民谚推崇为“切至之论”,并叮咛以此为训。作为社会中人,总要和他人和谐相处,总要履行约定俗成的规范,崇尚道德,遵守法律,约束不当欲望。只有经历“不自在”,方能达到“自在”的境界。
  明·陈荩说:“教子者,爱胜于教,则教不行;爱子者,教胜于爱,则爱可用。”溺爱是教育的灾难,只有坚持教育的崇高导向—严格规范,爱心方能成为育人的化雨春风。
  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灵魂。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导向明确的教育准则。马克思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我们要奋力加快教育改革,还广大青少年一个自由活泼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成长不再烦恼而多有快乐;让我们的校园,成为获得智慧的快乐天地,而我们的教师,都成为智慧的现代文明的引航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相关链接  
  • 改善办学条件 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 中国职业教育乱象何时休
  • “教育是最最难的一件事”
  • 校园枪击案频发 美国“暴力文化”泛滥到欧洲?
  • 美国校园枪击案死亡人数增至33人 凶手开枪自尽
  • 民警进校园提醒大学生 注意偷车贼三种伎俩
  • 在春日中走近北大:北京大学校园开放日侧记
  • 校园开放日:考生与清华“亲密接触”
  • 大四女生校园内广贴"英雄榜" 寻创业"合伙人"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