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财意识从身边做起
理财专家指出,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
“理财不是将来的事,现在就应该开始理财。理财观念的教育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北京大学的王在全老师对笔者说,他并不主张让在校大学生过早地赚钱。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可以,但还应量力而行。
大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可支配的钱很少,但是一样可以科学管理。理财专家表示,记账和编制预算是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日常消费时,最好每天及时记录,并保留好所有的收支单据。经过一个时期后,通过检查账本,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并从账面判断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
大学生理财现状
常言道:“你不理财,财也不理你。”但不少大学生表示:自己没财可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财规划,理财是等自己赚了钱之后的事。
“父母给的钱也就刚够生活费,哪有多余的钱去理财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建(化名)告诉笔者。
不少大学生表示大一、大二的时候花钱比较多,花钱没有计划,而且还有一些不必要的人情消费,甚至同学买了新电脑也要请客撮一顿。“进入大三、大四,考证、考研、找工作,都是不得不花的钱,这时就知道节省了,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陈建告诉笔者。接受采访的其他几名毕业生也有类似的想法。
身处大学校园,要“省钱”并不容易。北京吉利大学的小夏告诉笔者,她们宿舍有一个女孩,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同宿舍的其他几个女孩购买力都比较强,为了不显出自己的寒酸,她省上加省,尽量和别的女孩保持“一致”,同宿舍的女孩都买了mp3,她宁愿天天吃泡面,也要买一个。看别人用的都是比较高档的护肤品,而自己还在用着几块钱的“大宝”,她宁可向同学借钱,也要买一套高档一点的。
如果在大学谈了恋爱,不管是省钱还是花钱都要考虑到对方。陈建的同学每天晚上回宿舍都要在电脑上打出当天的花费情况,向精打细算的女友汇报账目。怕他乱花钱,女友规定他的钱包里放的现金不能超过100元。像这样双方互相督促,自然能省不少钱。不过在大学里谈了恋爱之后,多数情况下双方都很难再省钱了。
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大学是否在市区,还有是否生活在发达地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理财状况。兰州大学的罗娟告诉笔者,平时在学校不会刻意省钱,但是消费也不多,“我们校区离市区太远了,比起在市区上学的大学生,我们有钱也没处花啊。”
多数接受采访的同学都认为,南方的同学更会花钱,投资理财的意识也很强,“我身边的南方同学大多是精打细算型的,而北方的同学冲动型的比较多。”小夏告诉笔者,近期哪里有商品打折,她身边那些来自南京、上海的女孩了如指掌。一个牌子的衣服,她们买下来往往都能省几十块钱。而她身边的北京女孩往往看中了一件衣服,不等它打折就买了下来。
接受采访的大学生都表示,如果学校能开设理财教育方面的课程,自己愿意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几位大四学生认为,学校尤其应该针对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开展一些理财教育的课程。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收入不会太高,怎样支配自己的生活费,既要让自己过得好,还要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为买房、买车做准备,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工资外创收的途径很多,像炒股、基金,大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