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王先生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男孩的家长,为纠正现孩子参与摸奖的不良习惯,他煞费苦心。为让孩子明白这种摸奖方式中的欺骗性,他曾到出售奖券的商家探访,购买了样品,带回家展示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其中大奖奖券设置人为控制、靠摸奖发财的欺骗性。
他说,摸奖充其量可以当成家庭的一种游戏,但孩子不能从中自小就学会和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教师
应迅速制止这种行为
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周静认为,应该采取合适方式制止小学生的摸奖行为。
她说,现在很多小学专门设了大队委员等“学生官”对学生买零食等行为进行监督,甚至直接派出一批学生去小店里检查,但还是有学生“犯规”。因此,靠学校来约束小学生的摸奖行为是不够的,教师、学校、家长应全面配合起来加强引导,杜绝小学生从小染上“摸大奖”癖好。专家“摸奖”源于四种心理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邢军剖析了小学生摸奖的心理动机。
他认为,这其中首先是好奇心理驱使。因为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摸到了奖或能让他们体验到乐趣;其次是投机心理作祟。认为自己仅花很少的钱,能赚到更多的钱;再次是娱乐心理作怪。小学生可能课外活动的形式较少,想从摸奖中找开心;最后还有从众心理熏染。学生们都有从众心理,看到朋友去摸奖,自己也就不甘落后,这一点可能是最主要的。
“小学生参与这类摸奖活动肯定不好,这种形式已涉嫌赌博。”邢军老师建议,学校应该像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吧一样,来约束他们的摸奖行为。社区里也可以组织老年志愿者监督这类现象,研究青少年行为的组织也应该进行调研,向政府提出建议。
部门表态
合肥市教育局
经营“摸大奖”违法
合肥市教育局
法规处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学校门口经营“摸大奖”的行为“恶劣”,属于“违法行为”。
他说,小学生还没有成年,没有足够成熟的判断力、没有独立的民事权,所以“摸奖”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引诱、受欺骗。“小学附近的这类摸奖现象,应该尽早取缔。”他表示,有关部门已下发过文件整治小学校门口附近的摸奖现象,他建议市工商部门、市福彩中心和教育局一起加强综合整治。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的相关人士也对此表示“要参与整治”。
合肥市民政局
彩票都要远离校园
合肥市民政局
宣传科的一位值班人员介绍,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和体育总局已经联合下文,禁止彩票入校园,要求各彩票销售网点严格遵守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的规定,并在网点明显位置设立标识。
同时,国家还要求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设立彩票投注站点,600米内不得设立彩票专营场所。如有站点违规向青少年学生出售彩票,将面临查处。他称,正规的彩票销售都必须远离校园,当然更是绝不允许在校门口私售奖券了。
合肥市工商局
私售奖券不合法
合肥市工商局
公平交易局一位值班人员介绍,在奖券销售上有不同情况。如果奖券只是附带于商品之内,仅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同时碰运气、兑奖,这样的奖券应当属于有奖销售性质,对此国家有明确规定,这类奖金的数目最多不能超过5000元。如果奖券没有其它价值,目的只用于单纯的兑奖,这样的奖券在销售时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正规批文,否则就属于不合法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