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看着学生平安上学、回家是陆永康每天的“必修课”。
村民们逐渐熟悉了陆永康的口哨声。每当此时,他们就聚集在进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着迎接陆老师。
“跪行”着的陆永康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他跪着给孩子们上课,跪着和孩子们做游戏,跪着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鞋坏了修,修不了再做新的。陆永康说,他“都快成鞋匠了”。
跪着教书的乡村老师终于站起来了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退化变形。
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到他行走不便,把他调到乡里任教。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他走,多次找到乡里反映,要求陆老师回去继续教书。羊福乡教育辅导站站长龙光启说:“我们反复解释,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2004年3月,中共黔南州委书记林明达在知晓陆永康的事迹后,给黔南中医院院长张长松打电话,询问陆永康还有没有通过手术治疗站立起来的可能。经过检查,陆永康双腿膝关节纤维强直,屈节90度,严重畸形。同年6月18日,历时3个多月的治疗后,陆永康生平第一次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站立起来。
消息传回羊福小学后,学生们你一针我一线地为陆老师绣了两双鞋垫,并托人带到黔南中医院,希望陆老师早日康复。
2005年4月19日,前后经过大大小小14次手术的陆永康出院了。进羊福乡要先过一座大桥,学校的师生们挤在桥边,他们是来迎接陆永康回家的。
乡村教师陆永康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现任羊福民族学校校长王泽文曾是他在孔荣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这个26岁的年轻校长说:“我从小家境贫寒,考取中学后,陆老师每年坚持寄钱给我。毕业时,我向他咨询今后的专业选择。他回了长长的一封信,劝我读师范。我尊重他的意见,从黔南师专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当老师。”
陆永康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煮饭扫地,月工资150元,两个孩子都在读书,陆永康的日子并不宽裕。一家4口,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最便宜但很耐磨的绿色解放鞋。
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陆永康却一直留在大山深处。他说他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尤其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他看来,这就是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
1985年,陆永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然而,在他破烂寒酸的木板房里,墙上贴满了儿子获得三好学生和各种比赛优胜的奖状,甚至还有妻子黄天云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的奖状,属于他自己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张,那是1998年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光荣任教三十周年纪念”奖状。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奖励,因为“每一位教书三十年的老师,县里都会发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