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关于“高校试行学分制收费办法的通知”新鲜出炉,引起多方关注。昨天,部分教育界人士在解读“通知”时指出,高校按学分收费有章可依,避免乱收费之嫌,有利于推动高校开展学分制改革。
近年,本市不少高校都在推行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挑选课程、教师和上课时间,而不是在学校“一刀切”安排下进行学习。但学分制改革遭遇一个难题———收费问题。按传统收费办法,新学年开学,学生交统一的学费,学生与学校相安无事。如按学分收费,学生因修读学分不同收费不一,学校怕惹上乱收费之嫌。对于考试不及格要重修学分的学生,一些学校也不敢再收费。市教委有关人士指出,“收费问题不突破,高校的学分制改革就不会彻底。”
“按学分收费,不能增加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这是家长们的普遍意见。新的学分制收费办法明确“试行学分制收费的学校,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让家长宽了心。比如,一个华东师大历史系本科学生,学校按学年收费,四年共需交2万元学费。若按学分收费,尽管每年修读的学分数不同,所交学费也不同,但修完历史专业所有学分后,累计还是缴2万元学费,不会多缴。
上海交大、上海师大有关教师指出,新的学分制收费办法对一些“敏感”问题作了界定。如“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学校可以收取学费”,因为这部分学生占用了教学资源。又如,“学校要对经批准的修读教学计划以外课程的学费标准予以公示”,也就是说,学生若在教学计划外多修学分,学校可明码标价按学分收费。如果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学有余力想在本专业外多修读课程,费用怎么办?教育界人士认为,学生可通过争取奖学金、勤工助学或申请学校资助等方式,获得这笔额外学费。
上海大学是全国最早施行完全学分制的高校,数年前就按学分收费。学校在操作中发现,学生选课时会权衡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会因过多选课而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学分“重修费”也促进了学生认真学习。在该校,提前修满总学分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在标准年限内未修满总学分的学生也可延迟毕业。中文系大三学生小陈说:“大一、大二,我付的学费比许多同学都多,因为选的课多,现在我已基本完成专业教学课程,还修读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到了大四,我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实习、找工作。学分制让我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业,按学分收费的办法也是科学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