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校园中推广普及“校园心理剧”,让学生们把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冲突用小品、情景剧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学生们的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让中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中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尽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
据新华社12月1日报道,从下月开始,厦门市将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和普及“校园心理剧”,并在明年开展创作、表演赛及心理漫画比赛。
据报道,所谓“校园心理剧”,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对于厦门市在中小学中推出的“校园心理剧”,笔者以为此法甚好,这对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消除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如今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经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是在父母及众多亲朋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的优越及家长的宠爱,使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没有受到艰苦生活的考验,没有受到多种复杂心理的磨练,自制能力、自理能力、自解能力都比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情感上的挫折,极易引发思想波动,甚至去钻“牛角尖”。此外,在这个年龄段,也正是中学生思维活跃、接收新观念、新东西比较快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上的各种消极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侵蚀到中学生中来。当中学生遇到矛盾、冲突、困惑时,如果缺乏思考力、分辨力,就很容易导致思考问题产生偏激,甚至导致产生心理障碍。
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中学生自杀、自闭症、孤独症,以及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突出等,就说明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在校园中推广普及“校园心理剧”,让学生们把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冲突用小品、情景剧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学生们的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让中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中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尽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推广普及“校园心理剧”,还可以让中学生振奋起来,开朗起来,团结起来,因此,笔者以为,这种教育形式很值得在各中小学中推广和普及。
当然,缓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解中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光靠学校努力还不够,作为家长也必须积极予以配合。如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很盛,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笔者以为,开展“校园心理剧”还应当邀请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毕竟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由家长提供孩子们的心理素材,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更能够真实反映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二者合一,相信一定能够使“校园心理剧”取得更加实实在在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