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师为什么不愿意上公开课?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5-11-23 10:48:00
 

   [案例]

  开学伊始,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推荐两至三名教师在本学期内分别上一节公开课,各教研组须在两周内把上课教师名单上报汇总统计。两周后,全校九个教研组竟有四个组因不能凑齐人数而迟迟不能上交。为此,学校曾特地设置了对公开课的奖励方案,即上公开课将与年终考核挂钩,凡校级公开课考评加5分,区、市级公开课考评加10分,并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然而老师们对此并没有什么积极性。 

  语文组张老师的一番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上公开课太烦了,去年为了上一次区级公开课,足足花了我一个月时间来筹划准备。现在的公开课必须要用多媒体,为了制作课件,我还几次请了相关专家来救场。课件、教案、教具等一切就绪后,还得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反复演练彩排,倾听多方意见,再修饰加工,乃至于最后掐着秒表来计算安排上课时间,最后总算没有“砸场”。

  即将退休的李老师是位资深的高级教师,似乎也言之有理:我还有几年就告退了,现在是年轻人的舞台,当由你们年轻人来展示。教美术的王老师见解更为直快:我是教美术的,画画是我的强项,“表演”我不会。再说,我又不求“什么”!外语组教研组长也颇有苦衷:这种耗时费力、失真、虚假的“形象课”、“表演课”,让很多教师对公开课没有兴趣,所以每次为了完成任务,或婉言劝导,或强行摊派,总之,像讨债一样!

  后来,学校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新上岗的或本年度需评职称的老师必须开设一节公开课,并宣布本学期举行一次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大比武”,“比武”的主要形式就是“公开课”。如此这般,上公开课的人数指标总算完成。但要参与的老师均一脸无奈,其他老师则一片释然。

  [原因]

  从案例来看,很多教师都不愿上公开课,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方案,但教师们并没有因此表现出积极性,最后只得用一些变相的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公开课的推行。我想问题的存在既有教师消极意识的原因,也有当前公开课本身的局限性因素。

  对于老师来说,最本质的原因是思想意识没到位。自认为是学校编制人员,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所以耗时费力、报酬低微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做,有一种消极隐退的思想。其次,部分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教学理念传统守旧,只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求拓展进取、与时俱进,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再就是虚荣心的表现,一些老师不能容纳批评意见,而公开课的评价,少不了批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为了维护“尊容”而“明哲保身”。

  对于公开课本身来说,也凸现了背离教学规律的现象:

  1.当下很多公开课,往往是反复演练准备了很长时间,乃至于用分秒计算上课的时间,甚而能做到讲完最后一句话时,恰好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样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的课是现在公开课的主流而被广泛宣传效仿。也正是这样的课,让那些在课堂上有创新发展意识的老师对公开教学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已成为公开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过于强调多媒体的运用,也会存在与教学的实际功效相背离现象。譬如,在黑板上本可以用粉笔一秒钟就可以画好的一条线,偏要花上十倍的精力用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如此公开课,使得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进而对公开课敬而远之。

  3.公开课的职能异化、泛化也导致了老师们对公开课的不屑和回避。公开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教学规律,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而当前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这样“一课定性”的现象让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如履薄冰,避之不及。

  [思考]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教研活动,公开课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公开课教学渐渐陷入了误区。有人认为现在的公开课就是一种“表演课”、“形象课”,有很多虚假、失真成分,应废除这种公开课的形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端偏激的想法,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正确审视公开课。

  1.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墨。叶澜教授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唯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唯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

  2.多一些研讨示范课,少一些评估比赛课。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教师的个性探索,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依据,否则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身价值而流于形式。

  3.公开课要随堂化。时下观摩公开教学,很少有随机听课的自由。能听的课,要么是经过精心准备、演练娴熟的“保留节目”,要么是提供事先经过选择的“节目单”。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完整,比较浓缩,能比较充分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艺。然而这样的公开教学所展示的经验、成果往往是“逢场作戏”,很难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因此,为了发挥公开课的实效性,公开课就应该向随堂课转变,开放课堂,打通教师之间的课堂壁垒,使他们之间可以随时随堂相互听课。公开课随堂化,不仅对教师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相关链接  
  • 教师为什么不愿意上公开课?
  • 公务员考试开始下载打印准考证
  • 北京12月1日起支取教育储蓄须提供“证明”
  • 研究生报名“丢”了6000人
  • 乌克兰留学成功率高 无语言要求
  • 留学新西兰 谁说学费优势不在?
  • 留学:诚信为先 造假作弊将带来诸多不利
  • 赴美签证申请明年用电子表格 需提前预约
  • 留德学生在德国有哪些上网渠道?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