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对2005年的新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师德教育被放在了新教师培养工作的首位。“从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做起。”这是学校对新教师的基本要求。不过,这一新规定在师生中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南理工的黄锦安教授近日在一场专题报告中,对学校的新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基本要求。南理工宋文煜副校长说,对新教师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南理工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千里老师指出,大学扩招以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了很多,个别教师在多种利益的诱惑下变得不再崇高。学术腐败、教育诚信缺失等问题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师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了解到,大学扩招以后,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加之各种科研项目,师生间的交流日益减少。甚至4年下来,老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指导了。不过,对于南理工的这一新要求,一些外校的师生对其必要性表示质疑。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不现实”,钟山学院的陈老师认为,如果课少还好说,对于课多的老师来说难度尤其大,而公共课老师要上那么多班的课,即使记住也很难对上号,所以他觉得不该强求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苏州大学的洪同学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专业技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需要老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具体了解,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另外,大学老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各种科研任务,时间上也不允许老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在接受采访时,不少老师表示,在师生交流严重欠缺的高校教学环境中,“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的确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学校不应该将此作为一项任务和要求。不过,做老师的确实应该尽力去熟悉每一个学生,以便于交流、指导。有老师客观地指出,只要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用哪怕只是一学期的时间,记住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