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私塾的出现并非偶然,它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确实存在某些弊病,这应该让我们好好反思
最近,现代私塾亮相苏州。身着汉服的教师在孔子像前,教学生念《三字经》。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化年轻一代值得提倡,不过,对现代私塾的“复兴”还要慢点叫好。
不少家长说,上私塾是“为了培养孩子道德观,让他有胸襟、有礼貌”。这就怪了,难道德育不是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多此一举”折射出的是眼下学校教育的尴尬。因为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所以还需要学生到私塾“补课”。
10月29日,一则苏州菊斋私塾开课的消息,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时间,有人叫好,有人叫停,有人看做是商业炒作行为,有人认为是媒体的过度关心……
叫好者说:大有必要
这家私塾,学的科目主要分蒙学、经学、韵文三大主体,穿插讲授古乐、书画、茶道等相关知识。而这些内容,除书画外,都是目前一般小学生课堂上不可能专门学到的内容。因此,赞同者认为,这是对现行小学教育内容的补充。 菊斋私塾的张先生说,蒙学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治家格言》、《声律启蒙》等传统蒙学知识,培养儿童的传统道德观念,增强其文化素养;经学讲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等经典,加深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其文化内涵及自身修养;韵文讲授赋体、唐诗、宋词、元曲、对联等传统韵文的鉴赏及书写技巧,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为写作及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私塾还开设古琴班,由琴师专门讲授琴道。 王先生孩子今年5岁,在接触《弟子规》之前,一直认为它是封建糟粕,可是看了《弟子规》的内容后,才“发现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启蒙书,其中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种读物在启蒙孩童认字的同时,也教育了他做人的道理。” 有专家说,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作品处处闪烁着思想智慧的火花,虽然它有部分糟粕,但只有先了解它,才谈得上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形式服务于内容。对于为何采取私塾形式教学,菊斋私塾的张先生认为,这样做只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能静下心来真正学一点东西。 更多人士认为,私塾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小班教育,针对当前普遍存在大班上课现状,“私塾”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这一缺陷。
叫停者称:纯粹炒作
反对者认为,私塾教育,从教育内容上就该淘汰。
私塾教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这是儒学在宋、明的标志,通常也被认为是封建统治禁锢人民思想的东西,是封建糟粕。尤其是“三纲”,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这样的内容用来教育小学生,岂不误人子弟? 另外,私塾老师不可能是全能型教师,教师没有学科上的分工。因此,传统私塾教育知识不全面,如果不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必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接受。 至于私塾教育的形式,实质上就是小班化,而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正在提倡小班化教学了。在这个意义上,一味强调私塾好处,无异作秀。
专家表示:市场需求的表现
在某省教研室工作的特级教师董先生说,这种所谓的私塾,只是一种类似课余的兴趣班而已,不必大惊小怪。私塾的出现,反映了某种现实需求,关键是要符合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关心有炒作之嫌,而这已不是始作俑者在炒作了。 一位教育界人士蒋先生说,这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也许反映了一种传统惯性的东方文化现象。在日本,私塾依然很多,只是我国实行义务制教育,中小学教育一律公办。 一位老教师说,私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确实存在诸多弊病,不论是各级教育官员、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好好反思。 在河南也创办有“非常私塾”的闪先生认为,现在的课本像流行音乐一样转瞬即逝,太突出时代性,反而忽视了经典性。而在他的私塾里,有选择地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用“有道德、有营养、有思想、有内涵”的优秀作品来塑造孩子。 孩子在读一年级的张女士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但现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方法很不科学,让家长和学生一样疲于应对。比如题海战术,有的题已经会了还要求反复做,晚上9点半还不能睡觉;又如每次考试要排名,孩子压力大,影响身心健康。
教育主管部门:仅是个案
针对有关媒体的报道,苏州教育部门人士说,就目前情况看,所谓的现代私塾还不必作为一个问题来谈,因为它还只是一个处在萌芽期的个案,不足以成为研究对象,更不会对苏州的教育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这位人士指出,如果作为教学点考评,它必须起码具备两个条件,即有一个合乎教学和安全要求的场所,还要有具备教师资格的授课人。而人们更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该私塾教什么,更在于他们的衣着,以及这个精心布置、精心准备,却又难以达到该市教育部门所提出的起码条件的私塾,所持的竟然是一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护照”。 而此前,其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表示,私塾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方式,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批,在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后方能开办。 这位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士表示,对这一现象,虽然目前政策上没有涉及,但总体上不提倡。
相关链接
“复古教育”现象不止苏州
事实上,所谓“私塾”,近年也多有报道。在江西、湖南、上海、重庆、河南等地,均出现过教学生做古诗、读经文的现象。而这种“复古现象”,一年前在苏州也开始出现。去年9月,某幼儿园便开设“读经班”了。 近日,南京某书城和一家媒体也在办读经班,据说“人满为患”。
据悉,此次出现的苏州菊斋私塾,其实是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项业务。公司几个合伙人都爱好古典文学,喜欢进行诗词创作,想开办一个私塾,但因“现在对开私塾没有统一规范,因为它不是学校也不是培训机构,相当于家教性质,”所以“只好先成立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取得合法资质,‘私塾’算是公司的业务。” (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