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章丘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杂费、东营市免除农村学生“三费”后,东营市河口区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
10月19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印发2005年第38次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宣布“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杂费和作业本费”,从而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是继8月31日东营市宣布从2005年秋季开始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三费”后,山东省首个全面实现“三免”的县区,也将是全国最先实施的县区之一。此前的5月15日,章丘市曾宣布,从2005年秋季开始免除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杂费。义务教育免费,曾经那么遥远的呼唤,正在部分地区开始变成现实。
“义务教育全免费”,从河口开始
10月25日,清晨的一场大雾弥漫了东营市河口区,直至午后还未完全消散。坐落于河口区南部的六合乡初级中学却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篮球场上激情的追逐,无不透着欢快和喜悦。他们,率先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不会再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
“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感觉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觉——学校没再让我交任何费用。”六合中学初三学生崔敏对记者说。按照以往的收费标准,她本应每年交500多元的费用,因其家庭困难,学校几年来曾给予减免部分费用,但仍要交150元。
“我家全年的收入不超过3000块钱,四个弟弟妹妹也都上学,即使每人一百多块钱也需要父母四处去借。”崔敏曾在几年前为了保证弟弟上学而辍学一年多,学校了解情况后,给予了教育救助和减免学费,才让她得以继续读书。
“上学不用再交钱,我和四个弟弟妹妹至少能够读完初中了。”崔敏还不敢想太远,觉得能够读完初中已经很满足。
而东崔村的李亚南今年刚升入初一,她是教育救助和义务教育免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李亚南的父亲八年前在车祸后瘫痪,全家仅靠他每季度200多元钱的社会低保来生活。“去年曾预收了225元的课本费,上周老师通知说,马上就退给我,而且以后读书不用再交任何费用。我立刻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激动地说‘,以后你要努力学习’。爸爸虽然不能说话,但也用惟一能动的右手挥舞着。”
六合乡中小学还只是作为东营市农村学生率先享受义务教育全免费,更大范围的义务教育免费从河口区悄悄开始。
10月14日,东营市河口区区长办公会上出台了一项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课本费、杂费和作业本费。该“决定”于10月19日印发,仅仅几天内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即便是曾宣布“2006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苏州,也仅仅是免除了杂费和课本费,作业本费仍然要收取,而且其免费时间是从2006年夏季开始。
此前的8月31日,东营市政府曾下发通知,“从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开学起,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接到市里的通知后,河口区教育局立即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进行了摸底,并对‘三免’所需资金进行了测算,向区政府递交了三个方案。其中,第二个方案就是免除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河口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10月14日,河口区区长赵志豪主持召开了2005年第38次区长办公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免除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三费”的方案。
“其中,农村学校从本学期起执行,免除金额从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一转移支付;城区学校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免除金额由区财政补贴,列入财政预算。”河口区是东营市成立后于1984年建置的县级市辖区,地处东营市北部、黄河三角洲前沿,三面环海,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面积2365平方公里,辖有三乡三镇一个办事处,178个行政村,地方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人。目前,河口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共有1.2万多人,其中城区学生0.3万人,农村学生0.9万人,按照东营市执行的中小学课本费、杂费及作业本费标准测算,河口区免除金额将达450万元。
有教育专家指出,东营市河口区的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山东省的义务教育免费进入‘试水’阶段”。
章丘亦开始“免费”之路
10月21日中午,王女士在章丘市明水第一小学门口等着接女儿放学,她的女儿明明今年刚刚升入二年级。这学期缴的费用为37.5元,这里面包含作业本费7.5元和保险费30元。她说,书本费还没开始收,“不晓得还收不收,但与上一年相比将少交200多块钱”。
今年5月15日,山东省章丘市曾郑重宣布:从2005年秋季开始,章丘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同时还将对困难家庭学生免除课本费、作业本费,发放生活补助。
据悉,这一举措将为章丘市10.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轻负担2700万元。这标志着从此以后章丘接近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据了解,章丘市这一举措最“沾光”的是农村孩子。章丘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占八成,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杂费在2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免收杂费,再加上针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免、补政策,不仅使义务教育更好普及,还可用省下的这部分钱让学生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全国百强县的章丘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去年,全年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长71.5%。在此基础上,章丘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改造升级工程,每年投入3000万元,集中3年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另外,在突破山区工程每年4000万元的资金中,还有100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此外,章丘市于今年3月起,在城乡全部实现了教师工资与生均公用经费由市财政“双直发”。即对全市教师工资设立专户,将财政拨款专户改为财政工资专户,只允许资金进入教师个人工资账户和缴交法定应交款项,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将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一校一卡,封闭运行,从根本上杜绝了截留、挤占、挪用学校经费的现象。
尽管章丘市还没有实行完全免费,但其做法仍然被有关专家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的有益尝试和良好开端”。
为什么是东营和章丘先行?
东营和章丘在山东省并非经济条件最好的地区,为何能率先执行?一位教育专家的观点也许具有一定代表性,“有没有钱是一回事,而有了钱去不去做则是另一回事——关键取决于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指出,“免费义务教育,从由老百姓埋单改为由政府埋单,这是政府应履行的基本职能,河口区全面推行免费教育,目的就是要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工作中的责任。”
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学校初二年级一位同学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实行“三免”,自己应当交杂费300元、课本费180、作业本费30元,总计510元,而现在这些钱都不用拿了。
东营市现有小学240所、初中88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22万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万人。这一重大决定意味着东营市政府每年要拿出5200万元。
据了解,“三免”所需的资金从县区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中列支,不足部分还将由市财政转移支付。为减少费用支出,今后课本(教材)版本、数量和作业本规格、数量由市教育局审核后确定,由市政府采购办统一采购。
据东营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东营市政府的这一举措源于多年来对教育投入的重视。自2001年以来,东营市教育总投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先后共投入7.65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从2000年起,东营市政府每年从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困难乡镇教师工资问题,5年来,累计转移支付1.9亿元。自2002年起,全市所有残疾学生实现了免费上学,政府包吃包住。去年,城市、农村初中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每生每学年分别为209元和92元,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每生每学年分别为144元和86元,人均教育支出居全省首位。
今年初,东营市健全完善了教育救助长效机制,首先免除了低保家庭子女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并按照每人每天2元的标准进行生活补贴。“这些措施都是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前提和基础。”
而章丘同样是在做了许多基础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免费”工程的,“前期工作成为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基石。”
义务教育免费,何时能惠及全省?
“我从1992年起,就多次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费用,但十几年来始终没有实质进展,东营和章丘的做法让我看到了一点希望。”
10月2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赵承福教授激动地指着以前写过的政协提案说,“我国以前的义务教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义务教育,真正的义务教育是不用老百姓掏腰包的。义务教育的主要受益单位不是学生所在地区,而是整个社会。义务教育应该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义务。”
早在今年的8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宣布,“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免费。这一表态引发了连锁反应。10天内,广东省、江苏省苏州市、北京市先后宣布了部分或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时间表。
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曾明确指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义务教育免费已经从东营、章丘开始,但何时能惠及全省呢?
赵承福教授认为,目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过于偏重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过小。“政府应该作好定位,省出钱来,就可以多解决一些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赵承福教授正在酝酿一个提案,呼吁人大尽快出台一部法规——《教育投入保障法》,“以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被挪用、截留或挤占。”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忠民指出,“义务教育免费是个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保障公用经费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有准备地实施。但实施过程中应谨慎,不能一轰而上。”他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充分的调研、稳定的经济基础,万一财政上保证不了,将对本就薄弱的基础教育造成致命的破坏。”
据统计,目前山东省有小学在校生627万,初中在校生439万,“如果全面免除杂费,需要政府每年投入60亿元,加上常规的基础教育投入,每年需要近200亿元——相当于山东省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王忠民认为,由于山东省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意味着免费义务教育“不可能短期内全面实施”。
据悉,目前山东省没有对义务教育免费的实施进度做出统一要求,但曾经在200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的省教育厅《山东省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方案》中曾提及一个目标:逐步免除贫困学生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到2007年,争取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