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如何坚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不可回避的话题。近日,南京市教育部门针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亮出新举措:30条附有生动案例的南京市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正式与广大师生见面。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究竟成果如何,师生、家长又是如何看待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记者对有关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A学生“仲裁”校园违纪行为
“根据我的意见,该同学本学期迟到已达20多次,应该给予校内警告处分。”南京一中高二年级某班级干部在校内一次学生违纪“仲裁”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据了解,学生校内“仲裁”是南京一中在“中学导师制”的中心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制度。作为一项素质教育试验,南京一中1998年开始实施“中学导师制”,中学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中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和职业选择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在“导师制”的思想精髓指导下,一中高二年级今年开始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学生纪律委员会两大学生管理组织,从而有了学生校内“仲裁”的新鲜事。
据南京一中高二年级组负责老师介绍,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对于类似于学生迟到、早退、不交作业这些违规举动往往是无可奈何,老师向一些违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却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有的迟到学生还振振有辞地声称自己是因为晚上看书看得晚才迟到的,老师这种管理实在没道理。为了改变这种管理局面,同时也体现“中学导师制”强调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念,高二年级今年试行了学生校内“仲裁”制度。学生自律委员会由每个班的班长或团支部书记组成,一个年级就有12个委员,当遇到个别学生屡教不改时,学生自律委员会就会开会对违纪学生进行评议,拿出具体处理意见,一份留档,一份告知相关违纪学生。相关老师透露了一次“仲裁”会议的细节:高二学生施某一个学期迟到20多次。老师指出问题后依然我行我素。在此情况下,由12位班干组成的自律委员会正式开会,会上先是由相关老师提出施某种种违纪情况,然后请知情人进行确认,在确定施某的违纪情况无误后,各位班干委员纷纷发表意见,提出处理办法,最后一致认为应该给施某处以校内警告处分。当施某得知自己的“处分”时,十分紧张,并主动找到年级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给予改正的机会。有关老师表示,先观察施某一个星期的表现,再做进一步处理。一个星期后,老师发现施某没有一次迟到,决定撤销施某的“处分”。据了解,学生“仲裁委员会”一共举办了3次,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此外,学生纪律委员会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只要是有同学出现迟到、早退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时全都一一“记录在案”,当积累到一定次数后通过黑板报进行“曝光”,一些“老油条”顿时感到很不好意思,从而积极检讨自己的违规行为,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额外的管理负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南京一中崇文分校黄乃洋校长告诉记者,南京一中初中部今年也引入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纪律委员会制度,管理效果非常明显。以往初中生不戴红领巾、不穿校服的现象得以根除,每到星期一的校园升旗仪式时,很多市民都会自发前来观看,这也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南京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一中1998年开始实施“中学导师制”以来,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人格平等、教育活动民主)已经初步形成,取得了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涌现了大批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5年来已经有19位学生共产党员,男子排球队长期跻身全国前10位,一中中学生艺术团出访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蜚誉海内外,学生许晨已经出版了2本书,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B南京出台素质教育实施9大法则
记者注意到,在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中,专门提到了素质教育九条原则: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致力于观念的深刻转变。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应试升学”的束缚,追求功利的超越。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全面育人与应试升学的关系。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实践、求实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崇尚实践,尊重首创精神,讲求实际成效,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的心态,潜心探究,扎实推进,不断寻求突破。
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基本条件的创设。
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八、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积极探索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九、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C教育局长:实施素质教育要坐得住冷板凳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表示,南京素质教育的实践大概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1、1987年至1999年:实验启动阶段。2、1999年至“上海会议”: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由点到面,全线推开”。3、“上海会议”以后:深入推进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由规模到内涵,由外围到核心”。
对于南京素质教育不寻常的历程,徐传德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认为,素质教育是南京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南京教育运行着从“短缺”的教育→充分的教育→优质的教育,从面向政治的教育→面向经济的教育→面向人全面发展的轨迹。南京曾经经过应试教育阵痛,也有过所谓的“县中模式”,但站在今天的平台上,我们如果选择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不仅与时代潮流相悖逆,而且也只能是邯郸学步,丧失南京教育的本色与特色。只有坚定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凸现南京教育的优势和品位,此外的任何选择都将是历史的倒退。同时,实施素质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坐得住冷板凳。实施素质教育要反对墨守成规、等待观望的消极情绪,也要反对一哄而起、不切实际的冒进。有的学校急于求成,不深入思考和调研,简单化地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启发教学成了满堂提问,合作学习成了分组讨论,综合课程成了各科拼盘;更有甚者大搞“素质教育形象工程”,结果是“热闹一阵子,照样老样子”。事实上,由于素质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长期复杂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需一种“板凳要坐十年冷”、“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要甘于寂寞,回归本色,讲规律,讲规矩,讲规范,要把精力集中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