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湖 中国教育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的战略任务,既回应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也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政策、产业的硬支撑,更需要高等教育作为智力底座的软驱动。作为海南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双一流”建设高校,海南大学主动扛起“先行军”责任,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十五五”时期高等教育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书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答卷。 中国教育网

锚定时代方位

www.chinaedunet.com

担负起海南高等教育四重使命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自贸港建设战略全局中,海南高校承担着制度探路、人才供给、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等重要使命,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要求。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高等教育制度型开放的先行探路者。《建议》明确“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海南自贸港具有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等特殊政策,在教育对外开放上具有独特优势。海南高校要在开放语境中处理好“引进来”和“守根本”的关系:既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经验,吸收其学术资源,更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到在开放中坚守、在融合中创新,为国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进而成为展示中国教育开放与自信的窗口。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机遇承接者。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红利,为海南高校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提供了“加速器”。国际高端人才、先进科研设备、优质学术资源的集聚,能快速补齐海南高等教育高端资源不足的短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自贸港人才需求的供给者。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质是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精准适配。自贸港建设急需“高精尖缺”人才,高等教育作为本土人才培养主阵地,其学科设置、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人才供给的适配度。海南大学设置的自贸港治理与法治、南海海洋资源利用等学科群,正是对需求侧的精准回应;新增的生物与医药、密码等专业学位点,更是“缺什么补什么”的靶向布局。让培养的人用得上、需要的人接得住,是“人民满意”最直观的体现。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自贸港软实力提升的引领者。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海南高等教育质量不仅关乎海南的人文厚度,更关乎自贸港的对外吸引力。通过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传播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提供高质量的智库服务,高等教育可将教育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创新优势,让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切实体会到自贸港建设带来的获得感。这种对软实力提升的引领作用,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民满意”的深层内涵。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聚焦提质扩容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构建自贸港高等教育支撑体系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建议》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也是海南自贸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海南大学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聚焦质量提升与规模优化,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支点。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打造国家高等教育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立足“两个大局”,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锚定“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方向,构建高等教育合作样板。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携手境外名校共建联合学院,探索“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联动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推动“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协同。上述实践为“十五五”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供海南经验。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打造建设服务自贸港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海南大学紧扣《建议》“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本科层面,扩大“热带农业”“海洋科学”“自贸港法治”等特色专业的“双一流”批次招生;研究生层面,增加博士、硕士招生指标,重点扩大专业学位博士规模,聚焦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培养紧缺人才。通过扩容提质,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人才供给体系。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打造支撑自贸港产业创新的强引擎。紧扣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攻关深海油气勘探、智慧海洋等关键技术;依托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南繁种业创新研究。将大学创新链深度嵌入自贸港产业链,力争在“十五五”期间产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壮大自贸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打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区。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践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人事制度上,推行“终身教轨”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上,改革“作价入股、收益分配”机制,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吸引社会资本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治理结构上,探索理事会制度,吸收政府、企业、社会代表参与决策,构建“多元共治、高效协同”的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教育网

以改革创新为要

本文来自www.chinaedunet.com

夯实自贸港高等教育根基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蓝图绘就,关键在“行”。海南大学将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将宏伟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学科布局,锻造核心竞争力。对标世界一流,将南海海洋资源利用、自贸港治理与法治等打造成“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学科群,力争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学科突破;布局智慧海洋工程、热带生命健康等交叉学科,培育未来产业的学科增长点;建立“学科—产业”联动机制,对不适应自贸港发展需求的学科进行精简、转型,确保资源向最急需领域集聚。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二是精准育才树人,厚植人才供给优势。扩大热带农业、海洋科学、国际法等专业招生规模,吸引全国优质生源;与境外顶尖高校开展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设立“学分银行”,在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共建共享课程,试行“一校注册、多校学习”模式;与海口江东新区、三亚中央商务区等园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将自贸港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推行项目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copyright www.chinaedunet.com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激活科创服务动能。整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等平台,打造高端智库,围绕封关运作、政策设计、风险防控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南繁种业创新、深海探测装备、脑机接口技术、航天遥感应用等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与企业共建技术转移联盟,利用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真正把论文写在自贸港大地上。 中国教育网

四是汇聚全球智慧,打造高水平师资方阵。利用自贸港个人所得税优惠、便捷居留政策,面向全球招聘战略科学家、学术大师、青年才俊,重点引进关键领域的顶尖人才;破除“五唯”倾向,推行分类评价,教学型教师以育人成效为要,科研型教师以创新贡献为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潜心育人、精通专业的“大先生”。 www.chinaedunet.com网络,www.chinaedunet.com

五是深化治理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学科建设、人事管理、经费使用等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优化机构设置,提升服务效率;探索理事会制度,吸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校友代表参与学校治理,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精准度与协同性。 内容来自www.chinaedunet.com

迈向“十五五”新征程,海南大学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要求,抢抓自贸港建设机遇,将高校责任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教育网

(作者系海南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