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申论一日一练:教育公平问题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7-9-26 16:21:00 |
|
现象:
(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像蒲公英一般追随父母的足迹飘进城市,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障碍。为此,相当多的孩子只能选择设施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苏南地区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洼地效应”明显。目前苏州市仅登记的16岁以上外来人口就有近440万,随之而来的是2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蒲公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目前不少城市均有猝不及防之感,新建学校速度根本赶不上“流入”速度,给流入地政府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一些学者提出,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每个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蒲公英”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应通过增加城市公共教育投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同等入学。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地方落实“两个为主”政策不力,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现行户籍制度及“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办学经费随着流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操作实施难度较大,导致在许多地方,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接受教育仍需要支付借读费。而不少地方由于担心大批农民工子女汇流,使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因此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时,故意要求各种证明材料,手续繁琐,从而使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破除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种种障碍势在必行。在现阶段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帮助和支持现有的民办学校改善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而不应像有些城市那样,武断地予以取缔。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对记者表示,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云奔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除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