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马万玲 刘闫)“找准问题,着手解决才是一切行动的开始。”教育学院田晓红老师的理论主张,引起支教生理论培训班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近日,由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的高级团校支教生理论培训班第四次培训课“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一厅组织开展。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的高级团校支教生理论培训班第四次培训课。图为培训班学员在认真听讲。 中南民大研支团 供图
“中小学的课要如何讲?听课的人希望了解什么?”课前田晓红老师简单和同学们交流后,正式上课。首先,田老师通过“鸡蛋与小鸡”的游戏活动讲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形式对于中小学生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后按照心理成长划分学生阶段,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她指出:“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赏识教育”理念。学龄阶段、少年阶段、青春期阶段不同的性格,需要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学生。最后,田晓红老师通过引用自己与女儿、女儿老师的生活事例,向学员们传授心理学的理念与技巧。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课后田晓红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支教路说艰难也不难,说不难却也可能充满荆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的会关系到那些孩子们的发展。怎么听别人才会说,怎么说别人才会听,这也将成为我未来工作时的思考。”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晓娟课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