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梦想永不言败,一路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片音乐的天空;她是外柔内刚的声乐百灵,她的歌声如百灵般婉转悠扬,深情的歌声让心灵为之动容。她不断攀登着人生的高峰,她就是青年歌唱家张晓娇。

2007年7月,张晓娇荣获云南省第二届“云铜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2009年,荣获云南省“金钟奖”第一名;2014年,获第七届中国高等院校中外歌剧及艺术歌曲演唱比赛铜奖……这在中国民族音乐界,可能算不上什么骄人的成绩,可是,在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保山,在母校保山学院,张晓娇的成长经历却已成为一个传奇,成为了家乡父老的骄傲、成为了学院老师的范例、成为了那些立志用音乐改变人生的边疆孩子的榜样。与张晓娇16年的成长经历同步的,是一所边疆高校民族声乐发展的曲折之路。

2002年,15岁的布朗族少女张晓娇因特有的嗓音条件被保山师专音乐系招考老师发现,特招成为2002级五年制音乐专业学生。

从偏远的保山市施甸县万兴乡走进保山最高学府,刻苦训练深深植入了张晓娇的日常生活之中。此时,励志成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的她要通过努力创造未来。虽然是进入了保山的最高学府,可是,边疆高校简陋的教学设备并不能满足张晓娇刻苦练习的需要。为此,她不仅上课练,下课以后只要琴房没人她一定准时出现,趁同学们放假回家,张晓娇一人居身空荡荡的校园,只为独享琴房。老师们特别偏爱这个小小年纪天赋极佳却仍刻苦上进的布朗族孩子,为她“额外加课”成为当时车绍留老师周末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一加就是两年,尽其所能地传授音乐知识。 两年间,张晓娇的演唱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004年,张晓娇获得万利达全国卡拉OK比赛云南赛区一等奖,并且有了前往厦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这次比赛对于张晓娇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对于仅仅成立五年的保山师专音乐系来说也是教学实践的新台阶。在此之前,音乐系从未有学生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甚至没有在省级比赛里拿过大奖。如何帮助张晓娇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了那个冬季车绍留要攻克的难题。

“我们最后决定寻求外部援助。”时任音乐系主任,现任保山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的车绍留说。可是,请谁来指导晓娇呢?他们想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泰斗级人物——金铁霖。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后,车绍留通过010—114找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的电话,并从教务处得到了金铁霖老师办公室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车绍留拨通了金铁霖老师办公室的电话。

车绍留至今仍记得2004年12月25日那个难忘的日子,他甚至记得在那个电话里说了什么,因为,那是他反复斟酌并背诵过的对话。“金老师,您好!我是云南一所边疆高校的音乐老师。我们有位同学入围了万利达全国总决赛,但是对这个比赛的指导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的教学能力范围,想请您对这位同学的比赛作个指导。” 拨通电话之前,车绍留曾无数次想过被拒绝,可他万万没想到,电话那头的金铁霖老师在短暂的思考后,回复了一声“好啊!”

一周后,车绍留与周梅、殷雄两位老师带着张晓娇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不要说晓娇会紧张,我们三个老师也很紧张,毕竟,这是中国音乐的最高殿堂,毕竟,这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泰斗级人物。”车绍留回忆。在那堂专门为张晓娇联系的辅导课上,三位旁听老师获得了意外收获。“在旁听辅导时,一些教学中曾经的困惑豁然开朗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正是居于这种体验,三位老师临时调整了行程,他们恳请金老师能允许他们再旁听几次课程。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来自云南边疆高校的三位音乐教师变身三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走进了金老师的研究生课堂,吮吸着来自大师课堂的教学精华,急切地寻找着他们想要的东西。

虽然在最终的比赛里,张晓娇仅获得了优秀奖。但是,通过比赛获得学习的张晓娇迅速成长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那个跨越千山万水的电话,不仅成为了改变她命运的音符,也串起了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与一个边疆高校的不解之缘。

保山,地处“边、农、少、山”的西南边疆地区,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区域内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很多少数民族孩子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从保山师专当时的生源来看,3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如何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教育培养音乐人才,这是保山市委对保山师专提出的要求,也是保山师专给音乐系开出的课题。与金铁霖老师的结缘帮助音乐系加快了对这一课题的破解。

为了帮助这个极其天赋的学生的成长,保山师专创新性开展工作,他们要为学生们搭建起更好的平台。于是,便有了2005年4月29日,由保山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文化局、市教育局、保山师专共同主办的张晓娇个人音乐会。为一个18岁的师专在校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这在保山是第一次,在全国、全省也并不多见。当天的音乐会上,座无虚席,张晓娇的歌声把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远在北京的金老师也应邀来到现场并点评了演唱会。“晓娇这么小的年纪,在专科毕业生这样一个文化层次上能顺利、从容地完成相当于本科四年级难度的这些曲目,非常不容易也很少见,她在演唱时的表现、嗓子的负担能力等也都有出色的表现,应该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4月30日上午,应学校的请求,金老师在保山师专大礼堂作报告和示范教学。可容纳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来自保山文化系统从业人员、中小学音乐老师、保山师专音乐专业师生以及专门从外地院校慕名而来的学生聆听了大师的点拨和教诲。

从专门辅导到旁听课程,从演唱会点评到示范教学,一次次的收获让车绍留、音乐系老师、学校领导都坚定了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要向金老师、向中国音乐学院寻求更大的帮助,寻求一份中国音乐最高学府对边疆高校的教学帮扶。于是,接下来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聘请金老师为保山师专名誉教授;为张晓娇申请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的机会;选派保山师专音乐系老师到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保山声乐培训班进修……

一所边疆高校的音乐教学、一个边疆地区的音乐事业、一些人的命运由此改写。

对于聆听大师教学的收获,即使已经从讲师升任教授,车绍留依然不会忘记。最开始的改变在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唱歌与声乐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科学歌唱的理念开始根植于心,一些声乐教学中的误区开始被发现。许多山区少数民族孩子是靠天赋走进学校的,如何在他们声乐起步的时候为他们建立起歌唱的通道?如何为他们建立起稳定科学的发声状态?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技术训练,这是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的。为此,2005年至2010年5年间,除选送了5批6名学生到中国音乐学院借读外,音乐系派出张德凯、阿文兴、张桂仙3位老师与全市另外6位音乐专业人士一起赴京参加了金铁霖教授保山声乐培训班进修。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耳聆听大师的真传,于是,车绍留带领老师们,反复地研究张晓娇演唱会上金老师的现场点评视频,从中学习科学发声的技巧,学习科学教学的技巧。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到中国音乐学院借读。于是,每个假期,从中国音乐学院放假回来的晓娇就会准时出现在保山师专的音乐课堂上,义务在车绍留老师的课堂上进行示范演唱。这些示范课同样被录制成视频,留下来供师生们反复学习。

从本科到研究生,张晓娇的声乐导师都是金铁霖教授,所以,晓娇每次的现场示范课都带来了大师的教学精髓。

十三年间,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教学传递从未间断,她将金铁霖老师的倾心所授源源不断地从北京传递到保山,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帮扶乘着张晓娇的歌声从北京飞向滇西南,飞向那个渴望改变的母校,飞向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师弟师妹。十三年始终如一,十三年分文未取,已经不只是时间与金钱的概念。面对别人的追问,张晓娇回复,因为感恩。没有母校助我起航就没有我的今天。希望绵薄之力能帮助和我一样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十三年间,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从保山师专音乐系到保山学院音乐学院,从4名教师到37名教师,从一个音乐班到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从各类奖项零的空白到囊括大小奖项200余项,一个个教学难题被破解,一份份优异的答卷被呈现。2007年,音乐教育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声乐》课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类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音乐教育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首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2009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实验培训基地”;2010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综合能力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4 年车绍留教授获准云南省高校“声乐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2015 年周梅教授获准主持云南省高校音乐学“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转型专业) 立项建设,2018年获云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参演高校……

音乐教学实现了从“歌唱”到“创作”的突破。在保山学院分管领导、副院长邓忠汉的带领下,师生们创作了一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作品《走远》《不得靠》《保山之恋》《青华香》《一把油纸伞》等,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利用了保山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展示了保山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不仅在校内获得好评、市里获得认可,还在云南省本土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中获得奖项。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张晓娇的演唱,《保山之恋》《不得靠》等歌曲已然成为保山的文化名片,家喻户晓。

十三年的发展,那个沉寂在滇西南的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渐渐被省内外专家认识并认可。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音乐学院的同学们。

自2005 年5 月,张晓娇凭借独唱《亲吻祖国》获得云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女声独唱一等奖,填补了保山师专声乐类省级奖项空白后,保山师专声乐发展的新天地从此开启。2007 年5 月, 2003 级五年制音乐教育学生艾成助获云南省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优秀奖、最佳人气奖;2008 年,2004 级五年制音乐教育学生张晓贤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云南赛区民族唱法一等奖;2008 年,2006 级音乐教育班学生钱树林获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学生组(民族唱法)一等奖;2009年,张晓娇获云南省“金钟奖”第一名;

2017 年,2014 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廖家丽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声乐选拔赛民族唱法银奖;2017年,保山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获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银奖;2018年,2014级音乐学班学生,杨恩平、袁川婷、王弘邦、李明4人获云南省第五届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民族组金奖;2018年,保山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被云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组委会遴选为参演团队,面向滇西五所高校巡回演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晓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上了民族音乐之路,妹妹张晓贤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晓娇在保山学院学习的第二个假期里,妹妹晓贤发现经过系统学习的姐姐歌唱水平进步的很快,原本倾心于武术的她决定追随姐姐走艺术之路。2004 年,同样具有音乐天赋的张晓贤考入了保山学院音乐系,同样师从姐姐的指导老师车绍留,紧随姐姐的脚步,到中国音乐学院委培,并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她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云南赛区民族唱法金奖、教育部三等奖、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香港艺术家国际声乐大赛银奖等不同的奖项。从一个喜欢唱歌的小女孩到舞台上风采奕奕的歌者,张晓贤和姐姐一样,在不断的经历着实现着人生的一次次蜕变。

其实,作为燎原的星火。张晓娇对家乡人的影响不只是身边的妹妹。现在已经是贵州省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杨晓明出生在施甸县太平镇的一个小山村,说到自己如何与音乐专业,那还得从他初中时说起。

2007年,杨晓明就读的施甸县等子中学里,年轻的音乐老师张映华既能弹又能唱,这位毕业于保山师专音乐系的老师,常常会给山里的孩子们讲一些外面的故事。正是从张映华老师的口中,杨晓明第一次听说了张晓娇、张晓贤两姐妹的名字,在张映华老师用投影仪播放的张晓娇、张晓贤“姊妹篇"音乐会视频里,杨晓明第一次听到了她们的歌声。同样是施甸大山里的孩子,两位姐姐能通过音乐走到北京,她们是施甸的骄傲,是山里孩子的榜样,她们的经历激起了杨晓明对未来的向往,萌生了对声乐之路的向往,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她们一样成为优秀的歌手。正是带着这样的梦想,杨晓明开始跟着张映华老师学习声乐。2008年,他如愿考上了保山学院音乐系,成为了张晓娇张晓贤两姐妹的师弟。

五年的时光里,杨晓明始终以师姐为榜样。从市级比赛到省级比赛,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除了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校园歌手大赛专业组第一名外,2010年1月,他参加第六届《德艺双馨》文艺展示云南评选活动中荣获民族唱法金奖,2012年5月参加云南省第二届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获民族唱法二等奖,2013年5月参加第九届中国声乐金钟奖大赛获云南省民族唱法二等奖。

杨晓明毕业后到了贵州省金沙县工作,继续着他的声乐教学工作。从结缘保山学院到如今成为声乐教师,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杨晓明说,师姐一直都是我声乐之路上的榜样。回想当初能与音乐结缘,能有身边人为榜样,杨晓明感到很庆幸。

其实,引领杨晓明走上艺术之路的张映华同样是施甸人。张映华是施甸县由旺镇人,2006年毕业于保山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通过特岗考试,被分配到了施甸县等子中学,杨晓明是他在等子中学带的第二届艺考生。“我当时在音乐课上,给杨晓明他们班40多个同学播放了张晓娇唱的《施韵甸美》这首歌。因为我读大学时就知道张晓娇姐妹两个都很优秀,又同是我们施甸人,还得到过金铁霖教授的指点,所以我一直把她们当成学习的榜样,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常会在教学当中把她们的故事拿出来激励学生。很多学生听了她们的故事和她们的歌曲后受到启发,走上了音乐这条道路!”张映华说。

孔祥伟虽然不是保山人,但作为保山学院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他至今记得2006年秋天,学院迎新晚会上张晓娇演唱的那首《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师姐的这首歌让我对唱歌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子唱啊!从此,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的我开始对民歌着了迷。受其影响,我不再留恋于网吧之间,不再从敲击鼠标键盘中寻找快感,琴房成了我抒发情感和挥洒青春的战壕,寝室里总能响起《儿行千里》《父亲》《再见了大别山》……的旋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孔祥伟感慨。正是循着这样的力量,孔祥伟沿着导师的指引去摸索去尝试去研究去追赶,终于登上了渴望已久的舞台,赢得了省级声乐比赛的一等奖。如今担任山区小学音乐教师的孔祥伟说,毕业8年了,我对歌唱的热爱丝毫不减,我会把榜样的力量传承下去,让更多乡村的孩子乘着艺术的翅膀改变人生

就在保山学院40周年庆典之际,张晓娇、张晓贤姐妹俩以优秀校友的身份参加母校校庆,保山学院赵周校长和晓娇等四位优秀校友进行交流并合影,赵周校长提议, 希望张晓娇携同妹妹张晓贤、孔庆学、等四位优秀校友能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加入母校保山学院,对学院的办学和学科建设,以及声乐专业的教学再上新的台阶。

授聘仪式上接过由副校长邓忠汉颁发的沉甸甸的聘书,几位青年歌唱家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张晓娇表示:“面对这份荣誉和肯定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把证书赋予的责任担当起来。这份荣誉将是我们人生简历上非常光荣的一笔,同时也是学校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们的保山学院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启迪,更有师生、同学温馨的美好青春记忆。今天,我们姐妹俩也双双成为了母校的声乐客座教授,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荣耀、自豪,也是责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多年来,1000余名学生满怀梦想走进了保山学院音乐学院,又满怀激情投身于他们热爱的事业。在这片民族声乐的热土上,这个关于布朗族女孩成长的故事,鼓励着更多的边疆孩子们走向希望、走向未来……除了张晓娇、张晓贤、孔庆学、钱树林等在音乐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学生外,让我们骄傲的还有1000余位与地方文化事业相适应的音乐艺术工作者。他们具备了既能‘上舞台’又能‘上讲台’的能力,为我们的边疆艺术教育提供着源源不断地生源。他们奔走在民族音乐收集整理、创作传播的道路上,他们为推动区域民族音乐的传承,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我们音乐学院贡献给地方文化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