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郭会桥报道:昨日,武汉市艺术小人才声乐、舞蹈类比赛在武汉实验中学举行,共有8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这场比赛吸引了不少家长前往,有的家庭甚至是三代齐“上阵”。
对于艺术比赛的“火爆”,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提醒,在培养孩子特长上,希望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兴趣理智地引导,切莫为了比赛拿奖而培养特长。
学艺术不可过于功利化
在比赛现场,记者发现参赛者以小学生居多,初中生、高中生相对较少。是什么原因让比赛现场难觅初、高中生的身影呢?
接受采访的老师们认为,幼儿园小学的课业负担轻,家长多选择让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两个阶段内进行艺术学习,因为一上初中,孩子则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这样既不耽误文化课学习,又培养了艺术专长。
一名业内人士则一语道破“玄机”:“现在孩子进中学、大学都有特长加分,特长分往往能拉开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艺术学习的目的是想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近看是为了上个好学校加分,远看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对此,武次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学艺术不可过于功利化,这会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
让孩子主动亲近艺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为了加分而让孩子学习艺术的。艺术学习的升温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包含美育在内的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习艺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记者专门请教了武汉市艺术小人才比赛的评委、市管专家谭老师。她认为,必须让孩子主动亲近艺术,以形成学生、家长、老师多方之间的合力。
首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有的小孩自小耳朵灵、乐感好,可适当培养孩子声乐方面的兴趣。此外,现在,家长的从众心理太强,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这样,导致热门的艺术课目不断升温,而冷门的则更冷。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那些热门的艺术课目。在选择艺术课程时,家长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特长和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