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自考 成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自考“无为而治”:放下心理包袱轻松上考场
来源: 搜狐     2006-4-10 7:50:00
 
  有位姓李的自考生,他对我说他平时学得还可以,上课听讲都没什么问题。然而他最碰不得难题,特别是到自考时,只要题目做得稍有点不顺,马上就会慌乱起来。他形容自己此时心焦如火,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时间在飞逝而去,却总也找不到解决问题该从何处着手。

  小李在做题中产生的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对学习是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比如有许多研究发现,对于简单的、机械的学习,焦虑有促进作用。然而当个体遇到了一个新的学习情境,尤其是遇到自己解决起来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不同的焦虑水平则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发现,有一些自考生,由于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而且他把自己的学业成就看作是获得自尊的唯一依据,那么这类学生往往经受不住一点点学业上的失败。因为失败的出现,不是触及其自尊心的外周,而是触及他们自尊心的核心部分。因此他们一旦面临着将有成败结果显现的学习情境时,马上就会显得忐忑不安,处于一种高度焦虑的状态。

  有位姓赵的女自考生,高考因9分之差而没能考上大学。后来她父母花了好多钱才让她到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就读。从此,她觉得自己“肩挑着欠父母的一笔债”,她觉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人格尊严,都与她的学业成败紧紧相联。但是在这种巨大的心理负荷之下,她的学习成绩却日益下降。她曾这样感叹道:“当面临一道难题时,我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女孩,脑子一定有问题,甚至是弱智……碰到稍难一点的题,我抓不住实质,理不清思路,只会在那儿着急。”

  可见,缺乏自身价值感而在学习中常常处于高度焦虑状态的人,在面临困难的问题需要作出解答时,会认为这些问题若是解答不出,将会对其自尊心和前途构成极大的威胁,因而产生过分恐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思维效力往往无法发挥,在脑中拼命地搜索可利用的解决问题的"仓库",以便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而不是随机应变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于高度焦虑的学生来说,如果刚开始就不能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任何进展,那么这时引起的慌乱,将会造成思维活动的阻滞,转而又激起诸如对自我能力、面子、前途的担心。这不但会抑制学习,而且会产生学习是很难对付的想法,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处于高度焦虑状态的自考生朋友,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即在自己内心当中,真正相信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为此,这些同学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起多维的、稳定的、内在的自信“支撑点”,如丰富的生活情趣,真挚的友情,各种业余特长,强健的体魄,优秀的心理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敬业认真的工作素质,而不要把自己的自尊心单一地建立在学业的成败上。只要你具有了这种内在稳定的自尊心,那么即使在学业中遭遇到挫折或失败,甚至它给你的体验是强烈的、深切的、令人沮丧的,也只会伤及你自尊的外周,对自尊并无严重损害。于是让你在平稳的心态下,获取学业的不断进步。

  有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自身心理状态总是保持得良好的自考同学,曾经这样向我介绍了他的经验:“我对我的学习采取‘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就是少考虑些什么名次与结果,少担忧成败与否,而是多想想如何正确地去做。这样‘无为’就会变成‘有为’”。

  他的经验确实是帮助我们解除学习中焦虑情绪的一大“法宝”。我们与其想得太多,想得太远,老在那儿担忧这担忧那,不如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拿出自己的精力与智慧,来一一化解自己的忧虑。比如你很怕数学难题,一碰到数学难题你就发慌发急发晕发懵。那么没关系,你可抽出时间,仔细分析一下数学难题都难在哪儿了,它都有些什么类型。这么一琢磨,你可能会发现有的难题难在已知和未知相距太远,人在解题的“半道”上很容易迷路;也有的难题是因为已知条件给的太多,让你“眼花缭乱”,不知道先使用谁,后使用谁,或者该怎么使用;还有的难题是因为已知条件给的过于隐蔽,你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发掘它的“功能”。如此一分析,你头脑中就会产生相应的对策,不会再遇难题只会发慌而感到茫然无措了。

  我们有时可能由于过分惧怕失败而让我们反而无法取得成功。如果我们能比较轻松地看待很多问题,成功也就要容易得多。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从那些使我们担忧的想法上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或更值得去做的事情上。一旦我们这样去做,我们就会发现它很能解决问题,使我们不再为焦虑所困扰。
■相关链接  
  • 2006年成人高考的四大优势
  • 十二大常见校花类型
  • 丹麦留学三大变化:童话王国将不再有免费午餐
  • 法国留学把关悄悄变严 申请多做准备
  • 预见大学的爱情---主题情景类婚纱摄影
  • 富而不奢的瑞士人
  • 我在瑞士当大师傅
  • 感受瑞士的规则教育
  • 准备赴瑞士行李大全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