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在以上的调查中,孩子经济成本的构成都有一个相同的趋势,即食品费用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增长最快的是教育支出。但是子女教育支出在家庭消费结构中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则没有一定的说法。
“一般来说,占到15%到20%就差不多了”,叶文振认为。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朱道根等人在《上海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后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认为,“上海由小康迈进富裕门槛期间家庭子女教育费用支出增速与总消费比重,均远远高于其它国家与地区相同阶段的水平,呈现出较大偏差。
”
“连续数年,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与住房,这并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培林在《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
文中进一步指出,全国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近几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增长最多的就是教育费用。而世界多数国家在人均GDP由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时,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别是教育的费用有所下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朱庆芳也指出: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过低,造成了乱收费现象。据悉,近10年来,教育乱收费高达2000亿元,一名大学生的学杂费,从1989年的200元已经涨到了1万元,上涨幅度达到了50倍。
教育学家杨东平认为,“教育成本是否过高,除了与同等阶段国家比较之外,还可以看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杨东平负责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在2004抽样调查了10个地区的40所高中,总体有72%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的学费太高,感到难以承受的占25.2%,与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统计数字20%~25%相近。“肯定是过高了”,杨东平说。
杨东平和徐安琪都认为,政府应该增加教育投入,不应将教育成本过多转移给家庭,同时还须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制度,以保障贫困学生与其他家庭的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否则经济拮据的家庭只好无奈放弃孩子的升学期盼。 (记者/刘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