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了学费买了辛苦 “摆榜是贫困乡,又是民族乡,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7年前我刚当上辅导站站长的时候,全乡的中小学学生只有568名,入学率仅28%。为提高入学率,每学期开学,老师们都要提前两个星期返校,沿着崎岖的山路,走村串户,动员学生家长。如今,全乡小学入学率达到90.7%,初中入学率是86%,这完全是老师们跑山路跑出来的。” “为了不让孩子辍学,几乎每学期每个老师都要为学生垫一笔学费。这些年算下来,我已经为800多学生垫了5万多元学费,现在还有1万多元没有收回。有些学生要等到毕业后,外出打工二三年才能把钱还给老师。”
“实行‘一费制’后,学生交费少了,小学50元,中学100元,但仍然有约1/3的学生欠费。‘两免一补’政策虽好,但覆盖面太小,我们这里多数农民都是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差不大,给一家孩子补助了,另一家就觉得不公,也不交学费了。”
 这是惠水县摆榜苗族乡甲坝民族学校的一间教室
“跑山路,垫学费,学生多了,老师更辛苦了。全乡现只有55名中小学老师,缺编76个,其中,初中教师,包括7名代课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个班不到2个老师,因此音乐、体育、美术等副课,只有让小学老师来上。一个初中老师往往要带2-3个班,一周20节课时左右,有些老师要跨三四个科目。最多的初中班有一百多人,少的也有八九十人,老师批改的作业量可见有多大。同时,老师还要负责早读和晚自习,夜间要查房,起得早,睡得晚。”
“小学老师负担同样不轻,一些复式教学点的老师更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