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先生1月28日在《南方都市报》发文《大学低收费实为穷人补贴富人》,再次对他“同意提高收费标准同时增加对贫困学生的补助”的观点,进行经济学阐释。
看完茅先生的文章,笔者发现,有两点,茅先生似乎还没有弄清楚。
其一,高等教育是私人产品还是公共产品?茅先生在文中说:“为什么大学生要享受全体人民的税收?这部分税收由大学生享受是不是最合理的安排?为什么不让高中生(或别的某一指定人群)享受而让大学生享受?”
对于高等教育究竟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但倾向一致的说法是,高等教育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也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是准公共产品。这一定位表明,国家应该投入经费发展高等教育,同时,在国家投入不能支撑所有高等教育发展时,可通过利用民间和社会资金,发展高等教育。
茅先生提出“为什么大学生要享受全体人民的税收”的疑问,是把高等教育作为私人产品,认为大学生应该自掏腰包上大学。但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公共产品属性的认识加深,即使是对于私立高等教育学校,政府不但有直接的投入,还通过项目方式对学校发展给予资助,这是由高等学校的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
其二,大学生只有穷人和富人?茅先生说:“大学生中较富裕的家庭比例要比全社会中富裕家庭的比例高。强调大学中的贫困问题,容易发生富人搭穷人便车的问题。名义上是为了穷人,可事实上受惠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穷人。结果是社会收入分配更大的不公平。”
茅先生不知道,在大学里,占绝对多数的是不穷不富之人。依据笔者的调查,大学里贫困学生约占20%左右,而家庭十分富裕的学生也不超过20%,其余60%,是属于不穷不富一族。这些家庭在眼下的学费标准下,承担子女上学基本不成问题,但要他们再多出钱则有点为难了。假使茅先生的建议变为现实,其结果是,20%的贫困学生因为学费的提高,得到上学保障,而60%的不穷不富的学生,却因为学费的提高,使家庭经济面临困境。
笔者担心,茅先生的声音,会不会促进高等教育学费的进一步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