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北京两千大学生竞聘搓澡工令谁悲哀?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7-4-16 17:11:00 |
|
招聘搓澡工、捏脚工、服务员……而且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昨天(15日)上午9点半,位于北京市牡丹园附近的权金城集团某洗浴中心的招聘现场已经吸引了近百名大学生。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的不管是管理岗位还是基层工作,都要从搓澡、捏脚等基层服务岗位做起。他表示,包括网上、邮寄等途径,他们已经收到5000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即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职位。从报道的内容看,应聘的大学生不乏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北京晨报》 4月16日)
看完这则新闻,笔者感到深深的忧虑。大学扩招后遗症日益显现,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而如今,一个普通搓澡工的职位居然“吸引”两千名大学生竞聘,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说其是悲哀,并非否定搓澡工的劳动和人格,而是为大学生的境遇深深叹息。完成大学学业,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这种成本不仅包括繁重脑力成本,更有沉重的经济成本。掰指一算,大学四年的费用不可谓不低,尤其在北京这种大都市,成本更是高昂。毕业了,本以为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舒缓一下压力,为自己多年来的成本“埋单”,可遭遇的却又是如此冷漠的就业形势。在学非所用的现实语境中,希望通过搓澡工赚取所谓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认知,未免带有过分理想化的色彩。而且,更多大学生抛弃自己所学,去谋一份“过渡性”的工作显然是基于现实无奈的被迫举动,而非力求创业与发展的主动选择。
说其是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据说培养一个本科生,国家每年要补帖几千元人民币。纳税人的钱花在高等教育上,当然不是供养那些衣食无虞的主流精英,而是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作为准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可以为国家贡献智识,为社会建功立业,然而,一批批毕业生却在诸如搓脚工的惨淡就业现实中流失,这种人才流失伤害的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更为严重的,它让国家的高额投入打了水漂,使高等教育的目标发生了严重偏差。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才流失,已经到了迫切需要纠正的地步!
在投入与产出高度不均等的现实之下,学历的贬值正在严重挫伤大学生的就业自尊,甚至成为某些掌握就业话语权的强势人群加以戏弄和炒作的噱头,之前屡屡曝出的大学生女体盛、大学生二奶、大学生擦鞋工等“另类”新闻,挑战的不仅是公序良俗,更是对国家人才制度的恣意践踏。
“本科生不如狗,硕士生满街走,博士生抖一抖”,这是当年笔者在北京某高校就读时教师的“诫勉”,当时觉得未免不甚高雅且危言耸听,而八年后,面对“北京两千大学生竞聘搓澡工职位”的现实窘境,我们还有反驳这个观点的勇气吗?决策者,确有好好反思一下的必要了。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