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山西大学生村官 琐碎中追寻人生价值(图)
来源:  中新山西网     2007-2-10 16:09:00
 

           

                                “村官”毕鹏飞和他的女儿

               

           高君义在办公室整理“农村合作医疗保健”的档案,陪伴他工作的是他喂养的一只流浪猫。

  中新山西网2月10日电 据三晋都市报报道,2007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下达,文件再次表明了中央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2006年下半年,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一批大学生“村官”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能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吗?他们能给农村带来些什么,而农村又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几个月来,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这些年轻的“村官”们!

  在这里,几个“村官”分别向我们呈来了一份答卷,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农村生活和感悟……

  人物资料:

  毕鹏飞:2001年毕业于山西财专,先后在山西工商学院、中国银行长治县分行就职。现在为长治县南宋乡永丰村“村官”。

  李韶伟:2004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现为长治县西火镇东庄村“村官”。

  我们都深爱这片土地

  党员都看《三晋都市报》

  在开始对话之前,我想先问一下毕鹏飞,听说在永丰村,每个村民手中都有一份《三晋都市报》,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讶,我很关心,村民们是怎么看我们这份报纸的?

  毕鹏飞:要说每户都有,是夸张了。但据我所知,至少每个共产党员家里都有。在我们办公室里,我每天都可以读到《三晋都市报》。我认为报纸办得不错,虽然它的定位可能是面向都市的。现代文明进入农村,主要通过电视媒体,可是电视是浮浅的,它的娱乐化倾向过于严重,它削弱了但没有真正改变农民的旧有意识,我想报纸相对来说要理性一些,它不仅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说明为什么。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农村更需要报纸。《三晋都市报》的流行无疑是件好事。

  “村官”的理想

  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放弃原来的职业和理想报考“村官”?

  毕鹏飞:做“村官”一是觉得国家重视,有一份固定工资。二是从农村出来的,情感上对那片土地比较亲近,农村培育出来的人都出去了,这片土地会越来越荒芜,希望自己能将那么一点的才能贡献出来。还有就是,农村工作应该是最贴近大地的工作,没有机关的勾心斗角和无所事事,应该比较自在、充实。

  李韶伟:我毕业后主要是以学习并参加各类考试为主,同时,也通过打零工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如在联通做过市场营销,在广告公司做过文案,不过这些都没有做很长时间。我觉得报考“村官”并不与我的理想或是想法相矛盾,在农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农村现在需要很多的信息和文化,在向农村传播这些东西的时候,自己不但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的东西,而且,可以学到许多只有实践特别是需要从基层做起才可以学到的东西,同时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免除了我们的一些后顾之忧,因此我决定参加报考“村官”。

  农村要好过自己的想象

  刚到农村时,那里的印象跟你们的想法有没有什么距离?你们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工作吗?

  毕鹏飞:我分配的是南宋乡永丰村,这是长治县数一数二的好村,这里的各项建设都很好,居家、教育、福利,都不像农村的样子,别墅化小洋楼、集体供暖、集体供燃气、统筹医疗,并且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生活条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我的专业是会计,也许职业不对口,但我觉得自己所学还是能用上的。

  李韶伟:刚到农村时,觉得现实中的农村要超出自己想象,农村的集体经济要比自己想象中强得多,村民的生活有些地方还令许多城里人羡慕,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强,民风淳朴、善良,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关于如何开展工作,我关注的是,利用自己所长,通过讲习班的形式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到农村去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你觉得能从他们那里学到点什么?他们对大学生“村官”是怎么看的?

  毕鹏飞:我本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和村民们相处得挺自在,经常与年轻人、老党员谈天说地,与他们东家长、西家短地唠。中国农民是最纯朴的人,他们刚才还喋喋不休地看不惯这、看不惯那,可扭头就能积极兴奋地去工作,他们简单、豁达、可爱,比起我们这些大学生多了份坦然与自在,我想,这是我最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大部分村民把我们当成当年的知识分子下乡,说我们蜻蜓点水,一沾而过,这我也不多解释,让事实说话吧。

  李韶伟:和村民相处得还好,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他们对大学生“村官”也比较欢迎。

  他们的用武之地

  你们是否有这种苦闷,就是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不上?村民们都很关心什么问题?他们向你们询问过什么吗?你们是否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根据你们的经验,你们觉得“村官”应该具备一些什么知识?

  毕鹏飞:老百姓对国家农村方针政策和法律方面问得较多,我倒是能回答一些,但不透彻,大学生“村官”应该掌握国家特别是关于农村方面的方针政策,吃透这些东西,方便对农村问题的分析和对百姓的讲解,要学习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现在的农民知道了要用法律的武器,但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有这方面的需要,另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掌握基层工作的特点、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农村。

  李韶伟:大学学的知识能用一些,但不多。村民时常向自己询问一些他们不懂的东西,我也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向他们讲解,有时遇到自己也不太懂的问题时,先查资料,再尽量帮他们解决。我觉得“村官”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应该是个“全才”。

  在工作中,和自己的上级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向他们提出过建议?他们是否看重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毕鹏飞:我和书记、村主任相处得得挺好,他们是我工作上的领导、生活上的长辈,坐在一起时,他们经常教导我一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我受益颇多,他们希望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关键是我能胜任吗?

  李韶伟:在工作中,我和领导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平时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向他们提供一些有关新技术、前沿方面的信息,他们对我们都比较支持,并给予了各方面的关心。

  农村最需要什么

  最近中央一号文件下达?是关于农村建设的,这说明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作为最基层的干部,你们觉得农民现在最需要什么?

  毕鹏飞:农民没发展的要经济,发展起来的要文化,两者分轻重的话,我觉得最需要的是文化,当代中国农村文化的缺乏是严重的,和谐文明离不开一个优良文化的渗透与灌注。

  李韶伟: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我觉得农民现在最需要的是文化生活的丰富,他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他们对各种文化的渴望并不比城市里的人小。

  (记者平瑞方 通讯员宋俊林)

  我成了村民的一部分

  人物资料:

  高君义,200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现为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东蒲村“村官”。

  在我记忆中,农村是露天的茅厕、低矮的土坯房,墙根底下坐着一排抽着自制烟卷、做针线活计、脸上写满沧桑的大爷、大妈,旁边是一群打闹的小鬼,没完没了的家长里短,说不完的大事小情。未到农村之前我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然而,我所到的东蒲村却跟我的想象大不相同,它是太原市著名的蔬菜专业村,为太原市年提供各种蔬菜500余万公斤。一进村,两旁整齐的蔬菜大棚就进入眼帘,弯弯的身子在土地上忙碌着。走着走着我发现路两边的电线杆上有一种奇怪的灯,后来才知道那种灯不光有照明作用,而且还有杀虫功效。一进村就算上了一课。村里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只有大队大门上方那颗褪了色的红五星还留有旧时的影子,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

  由于村委会正在整修,当天晚上,我被安排在村小学的一间办公室住宿。这是一排平房中的一间,大约10平方米左右,靠墙西北放一张床,床头放着一张办公桌,东北方向是两个老旧的文件柜。东南方向有一转角沙发倚墙而放。经过简单的打扫,不大的房子顿时焕发了光亮。村里为我购置了被褥、洗漱用品,就连卫生纸都没有落下,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动。村支书是一个极其和蔼而又很干练的中年汉子。晚上他跟我坐了很久,除了生活上极大的关心,还跟我谈了村里的很多很多情况以及日后工作的开展,心里有兴奋,也有茫然。直到他离去,我满脑子还是他那意味深长的话语,一天的经历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着。

  当时正赶上村里为大家投保合作医疗,当时工作已进行到了最后阶段――盖章、汇总。我自告奋勇请命工作,妇女主任说:“小高,你刚来。先熟悉大家哇,这些都安排好了,以后可有你忙的了。”我一听就急了:“我来了是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再说了大家都在干活,我怎么好意思在一旁监工。”说着拿起章就盖起来,妇女主任一看我这么倔,笑着就和我一组盖起章来。记不清那天盖了多少个章,只记得最后盖完了手上起了个泡。当时心想真是没用,这么点小事还挂了彩,为了不想让大家看见,手往兜里一揣,装起轻松来。看着大家对一个月来的工作完成后脸上那憨憨的、满意的笑,一帮不惑之年的人们犹如孩童一般,竟然高兴得拍起手来。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顿时涌上心头,说不出的高兴,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可爱。

  在村里,一开始我操着普通话跟大家交流,发现跟大家说话时老能遇到一种异样的眼神,跟一些大爷、大妈交流就更困难了,跟大家之间有很远的距离,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很是苦闷。后来想到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的冯部长在“村官”培训课上讲到的要“说农家话、吃农家饭”,顿时恍然大悟。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说起了他们的话,虽然不是很地道,但我再没有遇到那种眼神,而且有好多人主动来跟我交流,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家的距离。

  几个月来,我参与了很多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去年11月底12月初,我邀请、协作太原电视二台《向快乐出发》栏目组,在我村制作了一期关于反映农村过年民风、民俗的节目。此次节目录制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我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对我村“东蒲龙”、“无公害蔬菜”扩大了影响。我很好地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村里热心的大妈经常邀请我到家里做客,还给我张罗起了对象。村民们也都愿与我聊天,遇到一些问题也经常跑来问我。用一个大娘的话说就是“真正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链接  
  • 清华、港大学生眼中的两地资本市场
  • 求职大学生:骑驴找马也要心中有数
  • 上千志愿者景山唱奥运
  • 绿色网吧对别校学生说不 教育部门:开放不能打折扣
  • 学当快乐家长 教育快乐孩子
  • 省教育厅提醒高考考生及家长:有人借高考辅导之名骗钱
  • 农业专业学生受教育应免费
  • 学校体育课质量不高 家长热衷给孩子花钱补体育
  • 假借学校名义欺骗学生消费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