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这种现象,必须在大学里面推行通识教育。刘小枫介绍说,在他任教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校很强调让学生学习古典诗学和技艺,特地请来老师免费教学生学古琴,很受学生欢迎。国内很多大学也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据说,在山东大学,诗学成了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必须学楚辞,学莎士比亚……“真是了不起啊。”刘小枫言语中充满了欣赏。而在座的大学生也露出羡慕的眼神。
网络阅读代替读书
大学生应该读原典
喜欢音乐的刘小枫说,“读谱,最能够接近作曲家的心性”,同样的,他认为读书也应该读经典。同时,对于现在年轻人习惯网上阅读的现象,他认为网络败坏了阅读。
刘小枫对现在的大学教材中,一开始就给学生上两年概论课的做法颇有看法。“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没读过几本经典原著,几十年前的大学生,一开始就由教授带着读原典,这是现在的大学生所不能比的。”刘教授说。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心性差异很大,读经典不是那么容易。“我和孔子心性差异太大了,所以,我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就必须要借助像朱熹这样心性比我高、却比孔子低的人所做的对经典的解读。”
刘小枫表示,自己现在也正在做解读经典的事情。据悉,今年刘小枫将推出“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的系列丛书,推动整理清代和民国时期修道有德的学人对中国历代经典的校释,扶持当今新一代学人对我国历代经典的重新解读,以便摆脱近百年国学界养成的坏习惯:从西方现代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读我国古代经典。
哲学专业开设过早
首先应该念好小说
虽然刘小枫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但让人意外的是,他非但没有处处护着哲学教育,反而指出“本科阶段根本没必要设置哲学专业”。
如今,中国很多大学都设置了哲学专业,中国学哲学的人比西方多得多,仅中山大学哲学系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有50人,“这么多的哲学系学生毕业出来干什么呢?”刘小枫表示担忧。
刘小枫表示,“在本科阶段,学校根本没必要设置哲学专业。”他认为,学哲学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和读书的阅历,而本科生各方面的阅历都还不够。所以,刘小枫建议“砍掉本科阶段的哲学专业,从研究生开始招收哲学专业的学生。”
本科生尚且不到学哲学的火候,中学生更是如此。刘小枫认为,现在高中课本里面都出现了许多诸如“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等大量的西方哲学术语,使得学生形而上地接受了一些西方哲学的基本原理,“但这些学术词汇在西方的中学课本里,是根本看不到的”。
如何才能读好哲学呢?作为哲学家,刘小枫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首先要读好小说。”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马良 通讯员 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