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来越高 “泡沫”知多少】
“我带了6名博士生,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真不知道那些带20名博士生的教师是怎么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来水感慨地说。
现象: 1个导师竞带42名研究生
据省学位办调查发现,年招收研究生10名以上的导师有100人,其中带20多名、30多名的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
近年来,国内大学培养的高学历学生数量增速惊人。目前,在校研究生近百万人。近5年,年平均增长23%;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催生了种种怪现象:一个只有1万名本科生的学校,研究生却招了5000名;一个科研任务本来就很重的教授,却要带2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一些学生不管成绩怎么样,总想花钱打通关节,再高的文凭也要拿到手……
“这很不正常。”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说,高学历人才培养不能搞“批量生产”。国外招收博士生的学校占整个学校数量的10%左右,而我国高达30%以上。现在无论是硕士点还是博士点,校际间争抢得都十分激烈,而且不顾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关人士表示,拿招生当政绩,以规模大为荣,持这样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一些教师说,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决定了更缺乏实用型技能人才,而非“虚高”的高学历者。现在人才出现既多又少的怪现象,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技校毕业生走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学生竟不如技校生“吃香”
“许多大学生只是花架子,实际能力还比不上高中毕业的老员工。”深圳诺亚创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先生说,学校里的优秀大学生并不能和企业优秀人才划等号。
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说,提高教育质量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高教发展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高等教育入学率在五年时间翻了一番。大发展后如何处理规模与质量的问题,是高校面临的课题,有规模缺质量的高校教育,并不是扩招的初衷。
曾在河南科技大学工作的夏林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要从创新型教育抓起,高校培养的有些高学历人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业信念,这样“吹泡泡”式的培养办法不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还给国家自主创新留下“人才隐患”。国家要从招生制度、培养理念、培养方式等方面变革,也是为绝大多数“出炉”的毕业生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