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建言:
总理观点:
高等教育应建立学生淘汰制度
2008年8月底,我国启动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形成了纲要初稿。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
1月11日召开的首次座谈会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等纷纷发表意见。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建议,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度、开展通识教育、建立学生淘汰制度等办学经验。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认为,高校必须以教授为主导,改变当前依靠行政权力治校的局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卢正刚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高校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2月5日召开的教育管理体制座谈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要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期望政府部门和社会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歧视。
2月6日召开的座谈会首次把学生和家长代表请进了中南海。农民工李江山、查代炼希望政府放宽农民工子女在大城市就读的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全托制的寄宿学校。
总理观点:
纲要应让人民看到希望
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在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纲要还将再次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温家宝强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制定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实验和探索。通过改革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