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综合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状元村培养500多大中专生依然贫困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06-4-13 10:17:00
 
  农场村地少人多,人均只有几分地,田里种的粮食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只够吃半年,接下来的半年只能靠杂粮维系,全村至今有一半以上是茅草屋,“如果单靠种地,年人均收入也就几百元。”

  贫穷!贫穷!而村里人认为改变现状的最好出路就是读书。

  现任雨朵镇党委委员的赵剑岚就是农场村走出来的“状元”,赵家有三兄弟,赵剑岚排行老三。“小时候,父亲唬我们读书是村里有名的,哪家孩子读书有出息就会被父亲拿来当教育我们的榜样……”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辈教育子女如此殷切,农场村的孩子也显得格外懂事。

  在农场村,还有不少小孩靠去小煤窑挖煤挣学费,有个叫沈传福的,家里是吃救济粮的,在当地念书的时候,每到周末就去挖煤,中考时以全县前5名的成绩考入黔西县一中。

  农场学校的陈忠林校长在求学过程中也整整挖了5年煤。

  类似的故事,太多太多。

  乡村教育演绎奇迹

  赵世奇家是农场村的“名门”,皆因赵家7个子女中有6人上了大学。在农场村,只要谈起读书的事,村民必谈赵世奇。

  拜访赵世奇的时候,他正在忙活手头的木工活。

  赵家居住在一个叫岩头的小寨,两层楼,土墙,钢筋混凝土封的顶,木栏杆,红色琉璃瓦,俨然一座“状元楼”,显得比周围的茅草屋气派多了,这是赵世奇的大儿子三年前寄钱回家翻盖的。

  谈起子女的事,赵世奇滔滔不绝,现年63岁的他,一辈子最让他自豪的可能就在于此了。

  赵世奇曾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因为子女众多,为了挣钱培养子女,他转行干起了木工。

  在子女的教育上,赵世奇对大儿子赵代林最为用心,在他的督促下,大儿子也争气,初中和高中都只读了两年,1982年,年仅16岁的他就考上了哈工大……

  有了哥哥的榜样作用,弟妹们也暗自较劲起来,并先后考上了大学。如今,赵代林和四弟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上海工作,三弟赵代江在黔西县委办,五弟在昆明,两个妹妹一个在省城当医生,一个在黔西教书,只有二弟在外打工。赵家在村里成了“名门望族”。

  在农场村,还有两个人物倍受乡亲们的赞赏,他们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一个叫赵勇,自幼聪明过人,考入贵州工业大学后,“年年考第一”,而且英语尤其厉害。

  有一年,学校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一位名师到学校开办讲座,赵勇用英语和对方展开争论,令这位名师非常喜爱,遂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北工大硕士研究生,如今,赵勇还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

  另一个叫严江。此人口才极佳,思维活跃。深圳大学毕业后,曾供职于某机关,因不满人浮于事,愤而辞职,后回到贵州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遗憾的是,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据不完全统计,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小山村,共培养了近500名大中专学生,其中不乏硕士。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