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网友:为何有过半青年要性不要爱?
|
来源:人民网 2005-12-6 17:02:00 |
|
正在校园内读书的青少年对性知识了解多少?他们如何对待性行为?近日共青团长春市委与长春市少女救助中心在长春市内一些初中高中和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越小越性开放,过半青年要性不要爱。
这个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更确切地说,这个调查结果乃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所谓情理之外,是指本不该有这种情形;所谓意料之中,则是此前大量的事实,其实早已证明。既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果效应”,那么除了得到这种结果还能有别的结果吗?
堕胎人群的年轻化,早已是许多城市中妇科医院的常态;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以及寒暑假,成了“堕胎周”和“堕胎假”,更是公开的秘密。至于要性不要爱,则是因为本就不为爱而只有性。辽宁鞍山市一位未成年少女,谎称19岁,在40天中先后与网上结识的8位男青年发生了性关系。事发之后,该少女声称自己完全是自愿的,做爱是自己的爱好,而警方的介入是“多管闲事”。如果说这个少女是另类,那么现在长春的过半青年要性不要爱,还能是另类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调查显示的青少年的性观念,实际上正是我们社会性道德现状的折射。看一看我们周围,就能明白此言绝非空穴来风。这几年来,商肆之内,“性”成了产品的卖点;声讯热线,淫声浪语;网络之间,犬马色声;纵欲叫做“享受人生”;乱恋唤为“情感解放”;兴趣被异化为“性趣”;“性福”即等于幸福……如果说这些东西还被认为是沉渣泛起,那么更要命的是一些“性学专家”关于“性革命”的鼓吹。其中尤具诱惑的是为“一夜情”正名,声称“一夜情”真正实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行“我活,也让别人活”云云。如果说“过街老鼠”的胡作非为还不难辨认,那么“性学专家”的“布道”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与其将过半青年要性不要爱视为这些年轻人的“自觉革命”,不如将其视为“性学专家”的“理论”指导之下的“实践”。
令人忧虑的问题还在于,即使学校的性教育,也往往是跛足的,最为典型的就是性道德讲得少而又少,传授如何防止意外怀孕等性知识乃至发放避孕套反而成了重头戏。为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年龄、能力和环境相适应的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了性道德内容的所谓性教育,后果或许比没有性教育更糟,这样讲绝非危言耸听――现在还只有过半青年要性不要爱,而如果“温水煮青蛙”继续煮下去,那么最终百分之百青年要性不要爱,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
|
■相关链接
|
 |
|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