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校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破解校园欺凌,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来源:南海网 黄冬 周俊山     作者: 黄冬 周俊山     2016-6-28 16:23:00
 

关键词:家庭教育 欺凌 校园周边 家长 公心

[提要]破解校园欺凌,仅仅依靠学校及教育督导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抓住家庭教育这一教育“源头”和关键进行治理,对策前移,才是对其标本兼治的必由之路。3.缓和气氛少动怒:遭遇众人包围时,应从双方共同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事情入手寻找话题,防止激怒对方。

作者: 黄冬 周俊山

破解校园欺凌,仅仅依靠学校及教育督导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抓住家庭教育这一教育“源头”和关键进行治理,对策前移,才是对其标本兼治的必由之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其中首要和基础的环节,它是促进个体社会化最早、最持久、最“权威”的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往往终其一生。

一般认为,校园欺凌的出现,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的原因,但其中或多或少都有“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子”:

一是个体同情心、同理心不强、恃强凌弱、欺负弱小,这一点往往与家庭对其过度宠溺相关。在家里说一不二的“小皇帝”们到了学校,都希望延续这种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上风,诉诸武力成为许多孩子达到目的的最终选择。二是家庭成员间沟通方式简单粗暴,迷信暴力解决问题,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孩子里,曾经或者经常遭遇家庭暴力的占70%左右。父母间因家庭琐事互相指责,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带来了极坏的示范效应,让孩子形成了可以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宣泄不满情绪的错误认知,欺凌行为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此外,部分父母秉承所谓“虎爸虎妈”“狼性教育”的思想,在孩子出现欺凌行为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只要“不吃亏”“不受欺负”就行,更是成了推波助澜的催化剂,混淆了是非对错。三是部分学校对德育教育、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学生不服管、教师不想管,不敢管的现象突出,这一点与部分家长对待校园欺凌问题的态度有一定关系。部分家长双眼紧盯高考的“指挥棒”,无限拔高考试科目的地位,认为德育、法制课程的开设是浪费时间,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向学校施加压力,致使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校园欺凌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来了恶劣影响。四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盲目效仿,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教,造成家庭教育中监管作用的缺失。

在家庭中,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来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呢?那就要有三“心”:

一是要“细心”。家长平时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例如,作为校园欺凌的受害人,孩子往往会在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如:身体上出现莫名伤痕,孩子却无法解释原因或原因牵强;经常逃避上学,不愿如厕,自我封闭,甚至出现自伤自残,自杀行为;经常坐立不安,口中念念有词,睡眠质量不佳;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家长长期漠视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反常细节特征,而孩子又因种种原因不愿意敞开心扉,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是要“耐心”。家长应掌握亲子间沟通技巧,了解孩子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沟通是人际传情达意、交流反馈的过程,其三大要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为:沟通的动作、沟通的方法和沟通的内容,只有采用正确的动作,恰当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沟通内容的上传下达。因此,当孩子身上出现疑似实施或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时,家长应放低姿态,换位思考,注重眼神、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沟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其说出实情,切不可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让孩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是要“公心”。家长应以身作则,明辨是非,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对错标准,配合老师、学校进行管理,切勿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推卸责任,横加指责。

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而其中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当每一位家长都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巨大危害,用“细心”来观察孩子,用“耐心”与其沟通,用“公心”进行处理,才能迎来校园欺凌真正消弭的“明天”。

小贴士

防范技巧

1.吃穿用度低调点:日常穿着要保持低调,不要盲目攀比,防止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2.按时回家不贪玩:对校园欺凌的易发时段(上学、放学,课间休息,室外活动课程时间等),易发地点(校园内的厕所,树丛后,围墙边,校园周边废弃房屋等)要有所重视,规避偏僻路段,按时回家。

3.无谓冲突要避免:平心静气,不惹事端。

4.出行带上小伙伴:出门时,应邀上三五好友一起行动,不要落单。

应对技巧

1.遇到侵害会说“不”:遇到侵害时,要挺胸抬头,表情坚定,目视对方,清晰而明确地正告对方,起到震慑作用,令其知难而退。

2.沉着冷静巧应付:对方人多势众,来势汹汹时,要沉着冷静,尽可能拖延时间。

3.缓和气氛少动怒:遭遇众人包围时,应从双方共同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事情入手寻找话题,防止激怒对方。

4.保证安全多求助:不贪恋随身财物,以保障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寻机向周边高年级的同学、老师、警察或路人求助,脱离险境。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