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在参观许昌市“三国文化创意大赛”暨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设计作品展。
校园:一楼一路,彰显文化底蕴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文化底蕴深厚。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三国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今,许昌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由东校区的南大门进入,一眼便可看到一块刻着“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巨石。这句在校园里、餐厅门口、教室里也处处可见的校训,包含了做人和做事、道德和学问,也充分体现许昌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
中心教学区,以逸夫图书馆为中心,南区是以“蕴韬楼”为名的文科楼群,北区是以“启智楼”为名的理科楼群,取意:“蕴育雄才韬略、启迪创造智慧”。学校的餐厅,借用词牌命名:“沁园春”“满庭芳”。
东校区的建设成对称结构,纵横主干道经纬交织,四条南北主干道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文溯路、文渊路、文津路、文澜路,取意于《四库全书》书阁名,显示文化与知识的源远流长和渊博宏大;三条东西主干道自南至北依次命名为明理路、闻理路、达理路,表示明理修身与求知达理之意。校园四面出口主干道开元路、开明路、开拓路、开泰路,显示对外开放,创新开拓的办学理念;公寓区内的诚信路、达理路、博雅路、昌达路等,也意蕴深远。一楼一路,处处彰显着文雅、含蓄的传统文化底蕴。
德育: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参加‘思想列车’活动,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辩论中我受益匪浅。不仅解决了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朱盼龙说。“思想列车”系列活动是该院的一个大型谈话节目,从2003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期,深得同学欢迎。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但德育决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照本宣科。近年来,许昌学院加强软硬件建设,通过多渠道、系统化、立体化的工作措施实施育人工作,大力实施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将原本生硬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活泼生动的课外活动传达给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许昌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汪庆华介绍,学院在立德树人系统工作中,以“四全工程、五大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统领立德树人工作全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素质教育育人,采用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双向渗透的方式,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活动,创造性的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工作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深刻的思想渗透到学生心中。
“我最喜欢学院搞的心理驿站活动!”该院一位女生说,“学校刚刚举办的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帮助不少同学打开了心结,从抑郁中走出来。除此之外,学校还有理论殿堂、思想列车、知识公园、技能擂台、文化快餐、实践天地、文体乐园、网络世界和心灵桥梁等众多素质拓展活动,全面提高我们全方面的素质,非常受同学们欢迎。”
“颍川弦歌”网站作为许昌学院大学生活动的网络平台,是该校学生张雯闲暇时间最常去的网站。“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多都反映我们大学生自己的生活,”张雯说,在网站上和同龄同学进行交流,是她每天完成功课后最乐此不疲的事。
据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林介绍,许昌学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相继建立了党建主题网站“先锋网”、德育主题网站“立德网”、校园文化主题网站“荷花网”、“颍川弦歌”大学生互动平台、校园新闻信息平台、师生博客交流平台、师生意见建议征询平台、网络视频文娱平台,充分发挥这“三网五平台”的育人作用,使立德树人工作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科研:谱就阳光乐章
许昌学院于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拥有49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应用化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英语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微纳米结构与应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为强化学生实际技能,服务地方经济,许昌学院着力探索将社会优质资源和学校资源有机结合,以“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为依托,与国家知名企业“双汇集团”、禹州陶瓷研究所、许继集团等优秀企业密切合作,并根据地域特点创办成立了魏晋文化研究所,共同设置应用型本科专业,建立实习基地,定向培养人才,实现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双赢。
“这些仪器在国内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个正在研制的芯片太阳能电池,几块就可以发动一台大机器。”在该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特聘教授郑直博士手中拿着一个很小的器件自豪地说,“为弘扬钧瓷文化,我们将微纳米技术与钧瓷的烧制等相结合,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许昌学院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教学与科研“无缝对接”。“学校打破常规,将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跟着老师做科研课题,学校还为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同学提供科研经费。”许昌学院院长助理、科研处处长杨风岭声音里透露着自豪。
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凝练办学特色
“钧瓷也能烧出这么可爱的东西!”在许昌学院吴道子美术馆里,来访的大学生记者、河南大学广播站的唐田被一组钧瓷玩偶吸引住了。这组以关羽、诸葛亮、曹操等三国人物为原型的卡通玩偶,或凝重、或大笑、或皱眉,形态可掬,观之令人捧腹。
“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没有上釉的素胚,喜欢涂鸦的年轻人可以自己拿回家自行上色,以DIY的方式打造自己心中的三国人物。”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刘海丽说,这是她和同学郭栋的毕业设计作品。
在美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以三国元素为设计灵感的展品随处可见。刘冰瑶同学在她设计的包装盒、手机挂链、纪念T恤上都印有抽象化的三国人物脸谱,她觉得由三角形、矩形等几何图形所构成的豫剧脸谱更能阐述三国人物的性格:“作品定名为《曲艺春秋》,‘曲艺’指豫剧;‘春秋’的创意则源于关羽夜读《春秋》的典故。”
想到利用本地三国魏晋文化底蕴做文章的,不只是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早在2007年,许昌学院就整合本校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资源成立魏晋文化研究所,在魏晋史、建安文学研究等方面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中,《许昌学院学报》的“魏晋史研究”专栏曾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许昌有浓厚的三国文化,还是宋代钧瓷的发源地,用钧瓷材质来表现三国是我们设计的初衷。”《大画三国》系列手工产品的另一名设计者郭栋说。他们的作品已经被许昌市曹丞相府景区看好,并达成采购意向。
用钧瓷来展现自己的艺术创意在许昌学院并不算是个新奇事,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特有的的窑变技艺使得钧瓷有着同景德镇瓷器媲美的声誉。许昌学院专门成立了钧瓷文化艺术研究所、开设“陶瓷艺术”专业,传承钧瓷文化,培养钧瓷人才。
为了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效对接的钧瓷优秀人才,许昌学院还开设钧瓷工艺的实践课程,学生直接到窑场去做实验,把在学院所学理论课程与实习相结合,同时向窑厂师傅学习制瓷经验。
“高校的学术研究、教学活动应该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我们有义务把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扬光大。”许昌学院钧瓷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健说。
据了解,许昌学院目前正在紧密结合所面临的形势,对学校今后发展开展大讨论,他们要紧紧抓住“郑许一体化”、“中原电气谷”中部交通枢纽、“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中国中部大粮仓”等一系列大好机遇和条件,发展学科专业,强化为地方服务的功能,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
社团:活动让大学生活更美好
许昌学院第一个社团成立于自上世纪80年代,社团质量不断提高,社团队伍不断壮大,社团领域不断拓展,育人效益不断增强。目前许昌学院共有注册学生社团51个,社团会员达12500余人次,占学生总数的69%。学生社团自办刊物多达18种。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四大类,其中学术科技类社团14个,文化艺术类社团22个,社会实践类社团10个,体育健身类社团5个,满足了广大同学们的各种需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除了分散于各个院系的各个社团外,许昌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联合会每两个月会对各个社团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会根据各个社团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增减社团。正是这样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各个社团不断创新,努力发展,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社团的整体素质。
除此之外,每个社团都有自己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据广播站的一位同学透露,他们的纪律相当严格,只要是由于他们个人原因而造成失误的就会被停播。这样“苛刻”的管理听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可正是由于这样的高标准,广播站的发展才芝麻开花节节高!才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广播站成员!其他的社团也有类似的制度,旨在提高成员们的整体素质,让成员们得到真正的锻炼!
你看过NBA赛场上活力四射的啦啦队吗?许昌学院的啦啦队就非常有名气!2010年,他们获得世界啦啦队锦标赛爵士国际公开组比赛第12名!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众多社团活动都屡创佳绩:2006年“海伦文学社”获全省高校十大“优秀社团标兵”;2008年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健身健美操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得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编导银奖、优秀组织奖;2009年红帆船文学社被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评为“最佳出版物文学社”;2009年获得第十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硕果累累,真比一些老牌名校都不逊色!纷至沓来的荣誉,让他们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但他们并没有放慢奋斗的脚步,反而更加努力的向前,追求新的进步!深信在荣誉的鼓舞中他们一定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豫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