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泄题带来的损失怎么样弥补
来源:中国网     作者:熊丙奇     2012-3-14 11:17:00
 

    面对政协委员们要求答复2012年研究生考试泄题的呼声,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回应,警方侦查工作正在进行,已取得较大进展,涉及教育系统人员一律按法律办事。(中国新闻网3月7日)

教育部长的回应,传递出两个消息,一是考研泄题事件确实存在——2012年有150余万名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当场抓获作弊者达5000人。当时公安部门已在网上发现疑似答案,做了屏蔽处理。此事有两位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要求严查。二是对于泄题事件,司法机关正在进行调查,“取得较大进展”,但结果尚未出来。

这是两个本应该早就公布的信息,为何迟迟不公布,实在耐人寻味。而且,由于调查对象是教育系统,出面公布信息者,应该是司法机构而不是教育部门。因为不管教育部怎么表态,按照法律规定,任何违法犯罪之人都应该依法严惩。

现在的问题是,泄题事件确认,对于泄题给考生造成的损失,该怎样弥补。葛剑雄委员要求教育部向全体考生道歉,但在笔者看来,只有道歉,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考研一分之差,都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能否上线,获得复试机会),如此大面积的泄题,会给多少考生带来影响,改变多少考生的考研命运呢?

也许正是由于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此前有关部门对于作弊、泄题调查信息采取了不公开的方式。而还是按照原有的招生进度,公布考研的复试分数线。但纸总是抱不住火,而且,在作弊、泄露事件没有查清之前,就按照原来进度招生、录取,是不是对考生很不负责?

教育部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对全部150万份考卷与泄题答案雷同的做了清查,将在复试时,对疑似作弊考生加大测试力度,‘没水平的,且有证据证明其作弊的,一律取消考试资格。’”从这一措施,看到教育部门弥补错误的努力,委员们也表示认可。可这一措施还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对于那些受作弊、泄题事件影响,分数没有达到复试线的同学,并不公平(没有作弊和泄题,分数线完全可能不同);其次,对于进入复试的同学,任何考生都有因面试不佳而落榜的可能,笔试分数高,在面试之后没被录取,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对于那些作弊学生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惩罚。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其作弊,为何不早取消资格?再者,如果笔试分数高,面试表现不佳,是不是就有可能认定其作弊呢?这不给面试蒙上阴影吗?

也有人理解教育部门的难处,因为除了筛查之外,似乎别无他法,如果要重新组织考试,那将耗费很大的成本。这有一定的道理,可也恰恰表明,现在通过行政部门组织考试,且以一次考试来进行录取的考试、招生方式,是具有很大风险的。我国入学考试,由行政部门组织,并赋予其权威性,这种组织方式,使考试缺乏竞争,因此也导致考试评价水平不高,考试安全问题频发。另外,每年就举行一次考试,且将这次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也加大了考试的风险,一次考试出错,将影响整个招生录取工作的大局。与此同时,这还是一些人铤而走险作弊的原因。——只要作弊成功,就能以此成绩进入理想中的大学。

因此,我国必须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政府在考试组织中扮演宏观管理的角色,由专业机构组织考试,同时,应推行一年多次考,且每次考试同等有效,就像美国的SAT、TOEFL、GRE,都是一年考多次,考试成绩有效期多年,这既减轻了考生的焦虑,同时也降低考试的风险。袁部长表示,现已抓紧考试立法。以笔者之见,提高考(微博)试安全,比立法更重要的是当前依法行事,同时应通过改革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来提高考试的公信力,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本文来源:中国网 )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