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高考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内地高校谁有勇气拒录高考状元?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2005-7-18 9:37:00
 

    香港大学今年自行在内地收取本科生,17个省市共接获多达4848份申请,半数申请者高考成绩超群。出人意料的是,该校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据7月15日《晶报》报道)。

        相关阅读香港大学面试 11名内地高考"状元"被拒之门外

  在内地高校概无例外地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喜不自禁的时候,在各地大搞高考“状元”登科盛典的时候,在国人为极少数高分考生不能如愿以偿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在舆论界普遍为“以考分为教育公正唯一考量”大唱挽歌的时候,香港大学此举确实让众多国人大跌眼镜,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意义。

  其实,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为国人深刻认识,西方大学不以考分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也颇受理性的国人推崇。然而,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只能存活于特定的常态情境下,一旦遇到能引发集体性狂热的高考时期,人们就似乎本能地失去理智,将其抛之脑后。

  其中原因很多。千万考生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是一种氛围上的烘托和逼迫,大学教育者理性精神的失落和对世俗观念的迁就、亲近则是一种纵容与姑息,“科举文化”的基因是国民心理取向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因此,学习显然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考分自然也不是衡量人才优劣的唯一判据。香港大学在选拔英才中不搞“唯分是举”,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强调考分与面试表现同等重视,注重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考分外因素”。这是对科学的人才观的身体力行。

  基于同样认识,国外著名大学拒收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元”早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如今,中国自己的大学在自家大门口又上演了一出拒收“状元”的好戏,不知内地这么多著名大学的校长们、教育专家们看了会作何感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状元崇拜”、“考分崇拜”之所以形成并根深蒂固,当然也不是突如其来的,要破除,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再稚嫩的芽儿也会有破土而出的时候,笔者期待着有责任感的内地高校勇敢地站出来,从拒收综合素质不高的高考“状元”做起,打破这个神话,“吃第一只螃蟹”。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