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国家教育法规 >> 职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就业才是硬道理
来源:工人日报     2009-1-5 14:58:00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

  近几年,许多初中毕业生主动选择上职业学校,一些外出打工的孩子也纷纷重返校园。这一现象是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生动体现。

  如今,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面前,人们也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培养高技能人才,让学生“技而精则业”,才能迎来持续发展的机会。

  新时期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根植于这一深刻历史背景之中的职业教育不断迎来发展机遇期,不断经历各种的问题与挑战,从历史的粗线条来观察,大致经历了“从停滞中恢复”、“在调整中发展”和“在创新中跨越”三个大的时期。

  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里,职业教育处于艰难恢复期。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原国家劳动局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提出,“应当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在城乡要提倡各行各业广泛办职业(技术)学校”,提倡各行各业广泛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大力促使其发展。这时期新出现的职业高中发展速度超过中专和技校。由此,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运而生,是与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人才供需上的突出矛盾,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

  随着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1996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85年到1996年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上升发展期,到1996年全国中职教育的招生数达到新时期的最高数量,高中阶段职教与普教招生数比例首次超过了1:1。

  至此,一个贯穿初等到高等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类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跨入21世纪后,职教处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时期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好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是发展重点,2005年、2006年两年分别扩大招生100万人,2007年完成扩招50万人的任务,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5年,国家决定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示范院校培养学生近10万人次,产生了显着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8年,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超过3000万人,实现了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以就业为导向

  中国职业教育的30年,培养了数以百万的具有技能的劳动者,经历了从培养农村致富人才、低技能人才到如今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农村教育改革应运而生。通过实行“三教统筹”,在基础教育中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它起到了教育改革的“龙头”作用,直接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村培养了“短平快”致富人才。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缓解“文革”造成的技能型人才奇缺、素质不高、大量无一技之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涌向企业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和核心,在培养专门人才方面,主要承担着初、中级专门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涌现出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职业学校培养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在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对生产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为这些行业及地区培养了既掌握高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人才供需上的突出矛盾。

  最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而推动了就业率的提高。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超过90%,其中2006年、2007年分别达到95.6%和96.3%。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提高,超过70%左右。

  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增,我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与储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技工荒”。

  “技工荒”的背后暴露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薄弱的问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是产业技术和经济规模提升扩大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尽管职校学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但不容乐观的是大部分人从事的是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为了提高职校学生的技能,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走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了大批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技能人才,尤其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效应。

  然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也面临着许多企业对与学校合作抱不支持态度的难题,究其原因,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对路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障碍,职业学校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行专业改造,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采取积极的态度破解“校企合作”难题。

  破除隐忧 才能驶入“快车道”

  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不少隐忧。

  目前经济形势严峻,必然影响低技能人才就业,职业学校要适应产业的需求,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现在职校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招生,是大部分职业学校面临的头等大事,一些学校之间甚至上演“招生大战”,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社会观念的广泛认同。

  要转变社会观念,提高生源质量,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根本之道。职业教育制度上的创新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一段时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偏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因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统计显示,我国中职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由 1997年的11.58%下降至2005年的5.74%。

  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大力发展需求”与“办学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职业培养需要实训环境,在国际上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普遍高出普通教育的近5~7倍,而我国职业院校普遍面临实训经费短缺的困境,使学生的技能锻炼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面临着优化师资队伍的问题,这都需要政府从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如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据悉,中央决定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我国的职业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每年还有约700多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也只有3.5%左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这些都展示出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