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榜单在手,有种自夏日酷热脱身而出、骤感秋凉的快意,精神为之一振。除了《血酬定律》和《全球通史》是榜上熟脸,其他几本,有的虽也曾露面,但犹抱琵琶;有的大隐隐于市,低调为书,因此,都得算榜上新朋友。
按中国的算法,60年是一个甲子,是要庆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中国人的大事,更要大庆。“十一”庆典不必说,国家操心万民出力,出版业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献礼。这个礼,就是各种60年主题图书。从2009年1月至今,这方面的纪念书已出版很多。8月榜单上有两种,《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和《共和国历史的细节》。
《共和国记忆60年》一套三本,《编年纪事》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两种,正在陆续出版。《编年纪事》以年为单位,按时间顺序述说往事,像电视剧《一年又一年》的结构。今年出版的与新中国成立60年有关的图书采用类似结构的不在少数,其优点是脉络清晰,如果作为工具书,查起来会很方便;不足之处是雷同,因为历史大事就这些,说来说去不会有太多新鲜的。
《共和国历史的细节》与《编年纪事》不同。近几年主打细节的书不少,著名的有《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健康》等。注重细节是好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正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宏观管理转变为微观管理,效益当然也随之增长。国人也大都体会到关注细节带来的好处,因此,细节开始被重视。《共和国历史的细节》不求大、不求全,就在“细节”二字上做文章,只选了50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小而鲜活,以点带面,一叶知秋。读过以后会发现,正是很多细节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发展,因而感叹:细节决定成败,其言不谬。
还有几本跟新中国成立60年有关的书颇具特色,尽管未在榜上,仍值得一读。比如,《60年语录(1949~2009)》(中国发展出版社)采用新中国成立60年里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把60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联缀起来;《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从平常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等入手,再现60年中平常人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个人感觉最好看的是四川少儿出版社的《珍贵的记录——中小学生笔下的共和国60年》,收录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从1949年到2009年间所写的126篇文章。想象一下,用中小学生的视角来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变化会多有意思!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生人的,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最美好的记忆。
也许回望60年带动了人们对大历史的兴趣,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常识》也出现在本次榜单上。这本“老”书是吴晗在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等多位名家编写而成的。吴晗说,我国历史长,文献多,想学点历史,不好下手。为了适应这个要求,他们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在时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征程中,《中国历史常识》还会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
盘点新中国成立60年图书时,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与50年国庆时出版的图书相比,不谈技术问题,只从内容上说,这10年以来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单独成书都够出版很多了。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说法,70年国庆时一定会有更多的辉煌等着我们去书写。为此,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拥有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